2017年1月17日


圆桌观点

《内蒙古日报》(2017年1月17日) 08版

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

【两会话题】

发展永不止步,改革未有穷期。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一词共出现55次,足以证明改革在我区发展中的重要性。

“三去一降一补”怎么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如何深化、非公经济的隐形壁垒如何打破、旅游管理如何跟上旅游发展……这些问题,都需要从深化改革中找答案,以改革的“一马当先”引领各项工作“万马奔腾”。

在自治区两会上,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深化改革,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成为代表委员们共同关注的话题。更多的期待、更新的认识、更深的思考,在这个大舞台上交流、碰撞、融合,汇聚成砥砺前行的磅礴动力。

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改革

李振南

“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全面深化改革千头万绪,最忌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找准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的结合点,才能让全面深化改革得之全盘、谋之长远。

就我区而言,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任务,就要在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我区先行先试3项改革、“放管服”改革、国企国资改革、产权保护、电力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寻求突破,一抓到底,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改革,不断释放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

“主大计者,必执简以御繁。”在我区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定好盘子、理清路子、开准方子,就能产生“一子落而全盘活”的效应,赢得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战役的胜利。

开放让“朋友圈”越来越大

籍海洋

伴着鸣笛声,一列欧洲集装箱班列缓缓驶入满洲里铁路车站,随后,整整一车提拉米苏、俄罗斯面粉、糖果将被运往各个城市,成为远方人们的美食。最近,很多人都有一个共同感受:内蒙古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站在新起点,如何全面提高开放水平?今年的自治区两会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开发开放试验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建设。

开放让内蒙古愈加自信,不断收获着合作、友谊和精彩。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需要充分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既要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发挥自身优势“走出去”;还要提升与京津冀、东三省、沿海发达地区以及港澳地区的交流合作水平,抓好跨地区基础设施和产业园区共建,将新技术新理念“引进来”。

日月开新元,天地又一春。在打造“北上南下、东进西出、内外联动、八面来风”的开放新格局中,内蒙古已然开启充满希望的远航。

不要任性要韧性

白江宏

法者,天下之准绳也。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破解改革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尤需法治保障。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突出强调,“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依法行政,不失职、不越权”“建设公开、诚信、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严格依法行政,要求各级政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时刻清醒认识“我是谁”,准确把握政府的权力界限、职责所在,明确“负面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职责所在必须为。

今年是自治区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关键一年,越到关头,越需要韧性。各级政府还需发扬“马上就办”的精神、钉钉子的精神和“蒙古马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真抓实干,把现代化建设使命扛在肩上,把增进人民福祉放在心中,推动发展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