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8日


圆桌观点

《内蒙古日报》(2017年1月18日) 08版

用行动播撒绿色的希望

【两会话题】

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对我们的深切嘱托。而绿色,正是这道风景线上最亮丽、最生动、最珍贵的色彩。

绿色就是希望,绿色就是生命,绿色就是不朽。如何坚守生态底线,为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绿色内蒙古。

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铁腕整治环境突出问题、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激情澎湃,纷纷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建言献策。

绿水青山守幸福

籍海洋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首《敕勒歌》唤起了人们对内蒙古大草原的美好向往。青山绿水、碧草蓝天,今年的自治区两会,生态保护和建设仍是代表委员们的热议话题。

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内蒙古环境如何,事关重大。在这片土地上,各族干部群众对绿色的守护不能停歇。一方面,深入实施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牧还草和区域绿化等重点生态工程;另一方面,落实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完善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等,用实际行动在内蒙古大地绘就一幅瑰丽的生态画卷。

留住美丽,守住幸福。内蒙古自然环境丰富多样,草原、森林、沙漠、湿地等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当前目标任务已然明确,我们要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推进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治理,以及大青山生态综合治理工程,为各族群众守护绿色家园。

我们坚信,只要全区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内蒙古定会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人民更开心。

让“内蒙古蓝”常见常新 安华祎

良好生态是大自然的恩赐,更离不开我区一直以来对生态环境的大力保护。2016年我区退出330万吨煤炭、291万吨钢铁产能,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6%……数字的背后是对利益的舍弃和对绿色的争取。

严守生态红线、继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让“内蒙古蓝”保持得更加长久……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关于生态环境的建言热度不减;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新一年整治环境的承诺掷地有声,决心矢志不渝。因为我们都清楚地知道,绿色是内蒙古的底色和价值,生态是内蒙古的责任和潜力。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守住生态底线,以铁腕整治环境突出问题,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全面督查,决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就能让常青树变成揺钱树,让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让天蓝云白、地绿水清成为内蒙古的生态底色。

为美丽内蒙古撑起“制度屏障”李振南

本立而道生,本固而木荣。制度是生态文明的基石,保护生态环境,应该把制度建设作为重中之重。

近年来,我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但总体脆弱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生态保护工作还处在“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历史关头,保护与治理生态环境任重道远。越是在这种关键时期,越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将生态保护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坚决杜绝“这边治理,那边污染”“宁交罚款,不治污染”“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等情况的出现。

保护生态环境,制度是保障。我们要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以强化考核奖惩、严肃责任追究、明晰资产产权、严格用途管制为重点,健全完善法规规章、管理制度、标准体系和经济政策,构建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美丽内蒙古撑起“制度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