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6日

鱼水情深
离散21年后 的团聚

《内蒙古日报》(2017年1月26日) 13版

□齐学贵

“回望2016,父女团聚,重获亲情,我不再是没爹没妈的野丫头;展望2017,父亲不再流浪,自己不再孤独,我将走在幸福生活的大道上。寻亲之恩,今生不忘!”2017年元旦的早晨,呼伦贝尔市边防支队呼伦边防派出所民警的手机上都接到了一条微信。短短几句话,勾起了一个月前大家为流浪汉杨建设寻亲的回忆。

“有人在边境线铁丝网附近来来回回地走,好像在找出入口,你们快来看看吧。”2016年11月30日下午,呼伦边防派出所民警接到牧民从“蒙古包哨所”打来的电话,“他没戴帽子,穿的是军大衣……其他的,离得远看不清。”

很快,民警根据报警蒙古包哨所的位置,判断出方位,精确划定范围,没费什么事就找到了牧民报警所说的那名男子。

当天,气温骤降,乌云蔽日,眼看着就要袭来一场暴风雪。民警找到那人时,他蓬头垢面,不仅没戴棉帽、手套,就连仅有的军大衣、棉鞋也是破旧不堪,正低着头,缩着脖子,原地直跺脚,还不时用手捂着耳朵,显然已被冻得不轻。民警判断,这是一名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民警赶紧把他拉进车里,不但给他换上了厚实的棉大衣,还帮他揉了揉耳朵、搓了搓双手,让原本浑身发抖、牙齿打颤的流浪汉脸上浮现出了笑容。

回到派出所,民警给他喝了新熬的姜汤,还给他下了一大碗面条。然而,接下来如何安置他,却让民警犯了难。经过简单询问,民警发现,该男子疑似患有精神疾病,理解与表达能力严重缺失,无法与人进行正常沟通。除了身上有一张页面发黄、残缺掉角、字迹模糊的《户口登记簿》内页之外,再也找不到其他任何可以证明身份或联系家人的信息。

民警们用放大镜反复仔细地辨认纸张上的字迹,终于基本确认了该男子的身份。他的名字叫杨建设,现年51岁,户籍地为河南省武阳县。这让民警们终于松了一口气。

接下来,是一番紧张的联系查找。4天后,在河南省武阳县公安局的支持配合下,呼伦边防派出所民警与杨建设的女儿杨紫薇取得了联系。又过了3天,这对离散长达21年的父女终于在派出所内见了面,杨紫薇喜极而泣,连连对民警们说:“谢谢!谢谢你们!”

据杨紫薇介绍,她刚满2岁时,母亲车祸身亡,车主肇事逃逸,案件一直悬而未破。父亲杨建设经受不住打击,导致精神失常,离家出走了。杨紫薇自幼跟随亲戚生活,多年来一直在寻找父亲,始终没有下落。

民警们建议,让杨紫薇带着父亲在旅店里暂歇3天再走。为的是留出时间,让父女二人重拾亲情、消除彼此之间的陌生感,特别是让杨建设从心底信赖并认下女儿杨紫薇。

12月10日,呼伦边防派出所的民警们专程送站,将已经重新相认的这对父女送上了回家的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