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6日

■亮点
庆隆店的暖冬
——徐文峰一家的脱贫故事

《内蒙古日报》(2017年1月26日) 09版

□本报记者 郑学良

“刚建厂的时候,乡里说这是地方扶贫项目,动员我们进厂打工,当时家里穷就想试试看到底是种地好还是打工好,没想到收入远远超出预期。我在厂里烧锅炉每年3万6,媳妇做计件工,一年收入4万左右。厂里月月开工资,再种上点儿地收入2万来块,一年算下来10来万呀!”赶在中午休息时间,在徐文峰2016年花了10多万元翻盖装修的新家里,记者和老徐夫妻俩唠了起来。

徐文峰、夏三女夫妻俩是呼和浩特市武川县耗赖山乡庆隆店村村民,从2012年耗赖山乡建起食用菌厂算起,两口子边种地边打工已有5年时间了。他们是通过村集体产业脱贫致富的。

“说起来,我们真个爱见这会儿的日子,以前想盖房一直没钱,现在靠打工盖房,好几十年的愿望落了地喽!”老徐长吁了一口气说。

近年来,武川县把推进产业发展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他们围绕发展食用菌、马铃薯、优质牧草、养羊以及清洁能源、生态等产业,通过扶持贫困户自主经营、参与村民合作组织、到企业打工、出租个人资产资源、以扶贫资金为资本入股产业收益等模式,努力建设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种养业基地,通过贫困人口与产业的利益联接,实现脱贫目标。其中,全县食用菌产业建设温室大棚6848座,全部投产后年产食用菌5万吨,产值4亿元,可吸纳劳动力500多人,人均年收入增加2万元。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55万亩,初步形成了种薯、商品薯、加工薯3薯并重的产业格局。同时积极组织实施上级下达的产业扶贫项目,2016年全县实施53个“五到村五到户”项目,包括食用菌种植15个、养殖业15个、节水灌溉储窖建设8个、互助金模式5个、菜单式模式3个、种植加工业4个、配套旅游业发展设施农业项目1个、农机服务业1个。目前所有项目都已建成。另外,该县还积极探索招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等产业,促进扶贫产业多元化。

据呼和浩特市委常委、武川县县委书记云海介绍,在2014年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过程中,全县共识别出贫困人口6064户13050人。通过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多元投入机制、实施三区划分、强化新农村建设、推进产业发展等扶贫攻坚举措,2014和2015年实现减贫3255户7483人,2016年脱贫4255人目标如期实现。截至目前,全县有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10户1312人,县级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4户246人,计划在2017年全部实现脱贫。

“为切实解决贫困县边缘人口问题,我们将处于贫困线边缘的114户246人确定为县级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照国家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扶持政策予以扶持,切实做到不漏村、不漏户、不漏人。”云海说。

“你看这些旧电视、旧洗衣机,都换了它。我还有个愿望就是买辆车带上老伴儿走亲访友。光景是真好啦!”夏三女在一旁插话道:“老徐今年60周岁,过几个月能领养老金了,可不能小看这百十来块钱,放在过去你去哪儿找这100块钱?”

走出老徐家,晌午的庆隆店阳光明媚,积雪下的土地正孕育着蓬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