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的大战略 ——一论学习贯彻全区旅游发展大会精神 |
新春伊始,自治区党委、政府就在“草原明珠”呼伦贝尔隆重召开全区旅游发展大会。这是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后研究部署产业发展的第一个专题会议,对推动全区旅游业科学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必将对内蒙古旅游业乃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发展旅游业,内蒙古迎风起飞。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和自治区党委十届二次全会,对我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作了全面部署。推动旅游业发展,是产业定位的一个重点,也是一大亮点。这是在综合考虑产业变革趋势、市场需求大势、区域竞争态势和资源比较优势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在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旅游业犹如“冬天里的一支腊梅”,逆势上扬,成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重要增长点。旅游业以其关联度大、涉及面宽、拉动力强,兼具投资、消费、出口功能,消耗低、污染少、可循环等诸多特点,走到了转型升级的前沿,成为产业变革的先锋。可以说,抓旅游就是抓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就是抓转型升级的新支撑,就是抓创业富民的新经济。
与高铁时代、信息时代一道,一个大众旅游时代正在迅猛兴起。但与旺盛的市场需求相比,旅游业总体上还处于供给不足的状态,特别是高品质、有创意、差异化的旅游项目和服务短缺,一到节假日景区景点人满为患、车站机场人山人海,就充分说明旅游供需已严重失衡。当下,旅游业既处于发展黄金期,又处于转型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我们必须顺应旅游消费大众化、旅游需求品质化发展趋势,抢抓机遇、大抓发展、狠抓转型,奋力推动我区旅游业提速扩量、提质增效。
据相关资料显示,全国各省区市几乎都将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以云南为例,主打自然、民俗、气候、生态和区位五张靓丽名片,从省级层面主导推进全域旅游,涌现出因旅而强的丽江、因旅而壮的大理、因旅而旺的西双版纳、因旅而兴的香格里拉等一大批享誉世界的全域旅游典范。贵州携手“旅游+”与“100个旅游景区”建设,将景点变成景区,把景区连成线路,奏响了融合发展的协奏曲。这些无不表明,发展全域旅游是大势所趋,是战略选择。哪个地区抓得早、抓得好,哪个地区就会率先形成区域发展的新支撑、新引擎,就会更好掌握区域竞争的主动权、主导权。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跳出内蒙古看内蒙古,不难发现,我区的很多旅游资源,在全国乃至世界同类资源中都是“最字号”“源字号”“独字号”,它们最鲜明的特征、最突出的特色就是“美”:自然风光壮美、历史文化绚美、民俗风情大美、社会风尚和美。这些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使得我区旅游业发展条件得天独厚,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
大力发展旅游业,可谓正当其时、适当其势。全区上下要充分认识推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登高望远、谋长虑远,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以开明的态度、开放的思路、开拓的精神抓好旅游业发展,把内蒙古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
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