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0日


内蒙古旅游业:在全域格局中华丽转型

《内蒙古日报》(2017年2月10日) 05版
迷幻妩媚的呼伦贝尔。

□任阿龙

为全力实施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应市场需求,内蒙古抢抓机遇,主动作为,高起点编制全域旅游规划,多举措促四季旅游均衡发展,大力实施“旅游+”战略,积极探索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务实推动全域旅游在内蒙古落地生根。

全域旅游的顶层设计

内蒙古地处祖国正北方,坐拥草原、森林、沙漠、湿地、温泉、冰雪、地质奇观等十大旅游资源。近年来,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内蒙古旅游业得到长足发展。新常态下,面临大众旅游时代到来的重大机遇和挑战,内蒙古旅游产业如何布局,加快发展步伐?

为将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型产业,内蒙古主动分析旅游业发展现状、剖析全区发展全域旅游优势及短板,初步形成了发展全域旅游基本思路,确立了把我区建成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标。

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指出,要着眼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实施“旅游+”战略,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全方位宣传,打造“壮美内蒙古·亮丽风景线”品牌,把我区建设成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

为加快我区全域旅游建设,自治区旅游局组织召开全区全域旅游现场推进会,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加快推进我区全域旅游发展的通知》,提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具体要求,提高盟市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认识;启动《城镇全域旅游化标准》制定工作,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标准化进程;加强全区全域旅游培训,深入认识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在积极指导二连浩特市、康巴什区、宁城县、达茂旗和阿尔山市等首批5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同时,协助35个全域旅游示范区编制申报材料,其中,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锡林郭勒盟多伦县等9个地区进入全国第二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

全域旅游的生动实践

在内蒙古推进旅游业提质升级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地区以“全域旅游”新视野,对区域进行整体规划布局,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构建新型旅游发展格局。

鄂尔多斯市将创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作为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抓手,重新修订出台了支持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从旅游用地、项目建设、基金扶持等方面,大力度支持全域旅游发展;依托完善的基础设施、厚重的民族文化、鲜明的地域特色,精心打造了“天骄圣地、民族风情、大漠风光、休闲避暑”四大类旅游产品,推进旅游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互利共赢,涌现出了一批新项目、新产品和新业态。

锡林郭勒盟积极开展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编制工作,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建设了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其中,重点实施了元上都遗址保护展示、中国马都广场等15个盟级旅游项目,截至2016年11月底累计完成投资13.3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0%;指导各地开展了国家旅游品牌创建,申请上报创建国家旅游品牌10个;加大旅游厕所建设力度,已验收完成125座;继续开展品牌景区创建,强化了对正蓝旗元上都遗址旅游区、二连浩特中蒙跨境旅游合作示范区的资金投入和建设力度;开展了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筛选并上报自治区旅游局旅游扶贫项目10个。

呼伦贝尔市为推动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发展,统筹全市旅游资源,保证高水平开发。树立全市旅游一盘棋的思想,建立高标准的旅游资源开发流程,保证重点旅游资源开发、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有策划、有论证、有修建性详细规划才能开工建设;提升旅游基础设施,高标准建设支撑。积极谋划齐齐哈尔—满洲里高铁、海拉尔—满洲里客运专线、旅游航线、旅游公路、通用机场、智慧旅游体系等一批呼伦贝尔旅游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旅游基础设施项目;树立全域旅游理念,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将呼伦贝尔整体作为景区建设,通过草原、森林国家风景道体系连接城镇和景区,提升城市旅游服务功能,推动旅游从团队接待服务体系向自助游接待服务体系转变,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乌兰察布市谋划立足乌大张,积极融入京津冀,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切实加大宣传营销推广力度,扩大“中国草原避暑之都”影响力和美誉度;创新机制选商引资,培养新型市场主体;全面实施区域旅游合作推进产业融合步伐。

全域旅游的蓝图愿景

打出四季旅游产品牌。以品牌效应促全域,内蒙古将强力推进“643X”旅游品牌建设工作,以重点打造敕勒川现代草原文明核心区、环京津冀草原风情旅游区、大兴安岭全生态旅游区、阿拉善秘境探险旅游区等四大区域,三级品牌旅游线路和若干品牌景区为着力点,配套完善重点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城市旅游咨询中心、城市旅游交通枢纽中心、旅游厕所、停车场、旅游交通标识、新业态基地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内蒙古旅游基础设施精品样板区,以点连线,以线带面,提升对全区旅游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全域旅游是空间全景化的系统旅游,需跳出传统旅游谋划现代旅游。自治区旅游局局长魏国楠强调,要深入发展域内“旅游+”和“+旅游”,拓展全域旅游发展领域。积极推进旅游+投资、消费、互联网、养老、健康、研学、金融、科技等,拓展旅游产业运行空间和发展领域。扎实推进“+旅游”工作。推进文化+旅游,提升旅游产品内涵;交通+旅游,开发自驾旅游、飞行旅游、房车旅游等;城镇+旅游,提升城市形象,打造旅游小镇;农牧业、商务、工业、体育等传统产业+旅游,增加旅游内容和配套设施,创造新价值,打造增长点。

2017年是内蒙古旅游产业结构调整、提质增效的攻坚年。自治区旅游局将着力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实施“旅游+”战略,以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为引领,围绕全景式规划、全季节体验、全社会参与、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的发展目标,优化旅游总体布局,创新旅游监管服务体系,丰富产品和服务供给,增强旅游业发展的驱动力、创新力、竞争力,不断提升内蒙古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冰天雪地 玩出新花样

□任阿龙

正月十二,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春节元宵节文化庙会人声鼎沸,乌兰察布市首届冰雪艺术节游人如织。据统计,在2017年春节期间,内蒙古共接待国内旅游者384.77万人次,同比增长15.14%;旅游收入19.29亿元,同比增长16.64%。

这只是内蒙古冬季旅游的一个缩影。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休闲度假已经进入消费者刚性需求范畴。在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发展理念指引下,内蒙古加强冬季旅游精准营销,加大冬季旅游产品供给,丰富产品内容,冬季民俗游、冰雪游带动体育旅游、摄影旅游等新产品新业态,冬季旅游已经成为内蒙古旅游产业崛起的重要支撑。

为了扩大冬季旅游影响力,内蒙古加大了央视旅游广告宣传力度,主动走出去开展第2届内蒙古冬季旅游万里大巡游活动,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实施线上线下精准营销,形成了立体式、广覆盖、高强度的旅游宣传营销态势,成功举办了内蒙古冰雪旅游那达慕、中俄蒙(满洲里)冰雪旅游节等多个冬季旅游节庆活动。

呼伦贝尔市重新设计推出了挑战中国冷极、探寻神秘的敖鲁古雅使鹿部落,体验民俗风情、探秘春晚分会场,体验异域风情、满洲里俄罗斯风情体验游等冬季旅游产品,重点打造了海拉尔—满洲里—额尔古纳—根河黄金旅游线路。其中,到冷极村品尝天然蔬菜、森林野果,欣赏原生态森林风光,体验林区特色娱乐抽冰嘎、坐冰车等旅游项目受到游客青睐。

滑雪、泡温泉、体验民俗。鄂尔多斯市为游客奉上了一场冬季旅游盛宴。九城宫旅游区在常规冬季旅游基础上,推出绿色采摘餐饮、雪地篝火、冰雪圣诞盛典、冰雪情人节、祭坛祈福、元宵灯游会等主题旅游项目;鄂尔多斯野生动物园以“疯狂动物城冰雪童话王国”为主题,打造首届大型冰雪嘉年华,有亚欧皇家国际大马戏团、国宝熊猫姐妹花七喜七巧、疯狂动物城的可爱伙伴们、来自草原的冰雪公主和小小摇滚架子鼓手与游客欢乐互动。

万家惠欢乐世界是鄂尔多斯地区首个集休闲、度假、娱乐、旅游、文化、商业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产业集群,包含四季恒温水上乐园、欧洲风情主题乐园、主题酒店等,因全部项目都在室内,这里成为亲子家庭冬季旅游的最佳场所。

巴彦淖尔市黄河三盛公国家水利风景区推出打雪仗、堆雪人、滑冰车、打陀螺、激情滑雪、冰上碰碰车、冰雪真人CS、室外攀岩、泡温泉、室内冬泳、室内冲浪等旅游项目;巴音温都尔沙漠(本巴图大本营)推出滑沙、沙漠越野冲浪、赛驼、骑马、沙漠徒步、骆驼勒勒车、沙漠寻宝、沙滩足球、探险、摄影采风等项目。内蒙古冬季旅游好戏连连,精彩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