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2日


红红火火闹元宵

《内蒙古日报》(2017年2月12日) 04版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广大群众过有文化味的大年,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举办了一系列元宵节群众文化活动,大黑河乡太平庄村民在哈撒儿广场表演舞龙。王治军 摄
在通辽市辽河公园内,两个可爱的孩子在冰面上玩耍。节日里,市民纷纷走进大自然,感受冰雪带来的乐趣。本报记者 通拉嘎 摄
在呼和浩特市一家商场内,元宵节传统活动猜灯谜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参与。
本报记者 怀特乌勒斯 摄
包头市青山区举办了元宵节焰火晚会,璀璨的烟花映红了夜空,分外美丽。
本报记者 孟和朝鲁 摄
呼伦贝尔扎兰屯市繁荣街道光明社区开展“与百岁老红军闹元宵”活动,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及留守儿童深入百岁老红军卫国民家中一起包元宵,听老红军讲故事,传承红军精神,喜庆元宵佳节。刘芳 摄
元宵节,在K1278次列车上,旅客和包头铁路公安处民警一起猜灯谜。大家踊跃参与,车厢内欢声笑语不断,浓浓的节日气氛使漫长的旅途变得温馨有趣。本报记者 陈春艳 摄
呼伦贝尔牙克石市,市民在雪雕下燃放烟花,庆祝元宵节的到来。
本报记者 王鹏 摄
在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大河口乡温塘河村,当地村民在表演“冰花”,300多名村民聚在村子旁边的冰面上观赏这项从明清时期流传下来的传统焰火表演,共庆元宵佳节。表演时,铁水从旋转的木架上飞溅而出,喷溅的“冰花”直径达60多米,流星四射的瑰丽奇观寓意着风调雨顺、团圆幸福、日子红火的美好期盼。 侯东升 摄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举办了迎元宵民俗展演活动,来自民间的民俗表演队通过舞龙、秧歌等民俗文化活动喜庆元宵佳节。民间艺人在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盛魁文创园广场进行社火表演。
本报记者 王磊 摄

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节也叫“上元节”,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根据习俗,在这个节日里,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或者汤圆,寓意团团圆圆,阖家幸福。

元宵节前后,我区各地纷纷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猜灯谜、赏花灯、舞龙舞狮、社火秧歌、烟火“冰花”,体现了传统的民俗风与趣味性;另外一些元宵节活动也有着特别的意义,例如与老红军一起过节、为市民送上精彩节目丰富文化生活等等。全区各地都沉浸在欢乐、和谐、幸福、喜庆的节日气氛中。真是红红火火闹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