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6日

深化流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开创全区商务和口岸工作新局面

《内蒙古日报》(2017年2月16日) 04版
自治区商务厅厅长孙炜东在2016内蒙古·香港重点合作项目推介会上发言。
检查春节市场供应情况。
2017年全区商务和口岸工作会。

凝心聚力 克难攻坚

成绩

播种决定收获。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决胜全面小康的起步之年,刚刚过去的2016年大事多、喜事多,交出的“成绩单”可圈可点。这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和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全区商务系统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尽职尽责,迎难而上,主动作为,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全区商务和口岸工作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

——区内市场运行稳健。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00.8亿元,同比增长9.7%。网络交易额267亿元,同比增长78%。

——对外贸易回稳向好。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117.01亿美元,进出口额、出口额在全国排名各前移1位。特别是进口扭转了2015年下降态势,逆势增长2.1%,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全区加工贸易实现进出口总值4.89亿美元,同比增长100.4%。

——利用外资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区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0家,实际利用外资39.67亿美元,同比增长17.8%。我区吸收外商投资额在全国排名第16位,在西部省区排第4位,同比增长327.8%,增幅全国第一。

——对外投资实现新的突破。全区新备案境外投资企业114家;中方协议投资额22.94亿美元,同比增长32.3%。全区企业境外实际投资额达到17.12亿美元,在全国排名第14位,在西部省区排第3位,同比增长3倍多。

——口岸运量逆势增长。全区口岸进出境货运量7887.44万吨,同比增长19.8%,创历史新高,比2015年止跌回升了26.9个百分点。

回顾

出台了推进国内贸易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线上线下互动加快商贸流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等一系列实施意见,为全区深化流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政策依据。

结合我区市场布局实际,编制完成了自治区农畜产品市场体系“十三五”发展规划。对已实施的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大宗农产品产区错峰冷藏设施建设、“农超对接”试点、跨区域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加强评估和督查。

组织开展农商互联工作,我区105家企业纳入商务部“全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管理信息平台——农商互联地理信息平台”,帮助企业拓宽销售渠道。

着力补齐农村市场短板

提升农村电商发展水平

向商务部争取到20个旗县列入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其中国家级贫困县占50%。确定6个旗县为自治区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

加大电商扶贫力度,将农村电子商务工作与脱贫攻坚密切结合,制定了电商精准脱贫实施方案。电商进农村牧区综合示范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2016年12月,我区首批8个示范县建成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17个电商县级运营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建立15个乡级服务站、700个村级服务站、8个县级物流中心、71个乡镇快递网点,物流快递收件730万件,发件106万件。实施农畜产品网销工程。支持引导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提升规模和服务功能,以基地规模化带动电子商务产业化发展。开展了2016—2017年度自治区电子商务示范创建工作。目前,各盟市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全区农村电商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开展扩大消费专项行动

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

牵头制定了加快内贸流通创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全面提升市场监测水平,生活必需品监测样本县级行政区覆盖率已达到100%。完善市场调控体系,有效保障市场供应,完成了8450吨国家肉类储备、40万吨国家储备糖、7万担边销茶、6200吨自治区储备肉的储备任务。支持餐饮业向连锁化发展,向大众化转型。稳步推进以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产业试点工作,呼伦贝尔市老年公寓、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哈乐穆吉养老服务中心两个项目已经落地。

推进商务领域诚信体系建设,开展了“诚信兴商”宣传活动,建成并启用“自治区商务领域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加强行业管理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报废汽车、二手车、融资租赁、典当、拍卖、酒类流通等行业管理。

坚持优化外贸结构

全力实现外贸回稳向好

完善外贸工作机制,发挥自治区外贸工作厅际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建立全区外贸重点企业联系服务机制和外贸运行通报机制,加强调研和外贸运行分析,推动涉企问题的解决。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积极推动恢复活羊出口业务。全面取消加工贸易业务审批,有效衔接事中事后监管。

制定出台自治区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意见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培育认定办法。全区已有跨境电商企业入驻的各类园区12个,我区企业自建跨境电子商务平台34个,开展对俄、蒙进出口业务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8个。

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有效提升利用外资综合优势

简化外商投资审批程序,将外商投资企业备案权全部下放至盟市及国家级开发区。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巩固和深化内蒙古自治区与香港的经贸合作,在香港成功举办了“2016内蒙古·香港重点合作项目推介会”,推介会签约合同项目44个,合同金额94.49亿美元。组织24家企业赴日本参加2016年中日经济合作会议。借鉴国务院已批复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方案,开展申报内蒙古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基础性工作。

推进中蒙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中国商务部与蒙古国原工业部签署了二连浩特——扎门乌德中蒙跨境经济合作区共同总体方案。满洲里综合保税区通过正式验收,实现封关运营。

实施“走出去”战略

深化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自治区政府出台了支持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的指导意见。继续深化与蒙古国、俄罗斯的经贸投资合作,召开了自治区人民政府与蒙古国外交部常设协商工作组第三次会议,组织企业参加蒙方举办的阿拉坦布拉格国际商品展、第三届中国——俄罗斯博览会。进一步巩固我区企业在中俄蒙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市场地位。

加强口岸建设和管理

提升口岸综合功能

编制了自治区“十三五”口岸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全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库,对项目实行动态管理,保证资金合理有效使用。

全面推动口岸开放,鄂尔多斯航空口岸正式开放,乌力吉公路口岸获国务院批准已经开工建设。国家口岸办批准阿日哈沙特、额布都格口岸继续全年临时开放,策克、甘其毛都口岸延长开放时间,二连浩特、包头航空口岸实现临时开放。

完善电子口岸平台,全面推进“单一窗口”建设。我区被国家口岸办确定为全国内陆沿边口岸“单一窗口”试点省区,在满洲里口岸率先启动试点工作,在呼和浩特开展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项目,目前白塔机场空运国际快件一体化系统已完成了测试。

落实“三互”大通关建设改革,在二连浩特召开工作推进会,推进首批试点工作,在甘其毛都、策克口岸进行“三互”大通关第二批试点,成果显著。

展望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站在复兴之路的关键节点放眼前瞻,做好商务和口岸工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和十届二次会议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强预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全力做好商务领域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保持国内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各项业务平稳健康发展,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自治区成立70周年。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外贸进出口增长3%左右,口岸进出境货运量增长5%左右。”2017年自治区商务和口岸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跃然纸上。

加快推进流通现代化

引导消费转型升级

一是完善现代市场体系。落实好“十三五”农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规划。总结推广社区商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的模式,构建便利消费的线上线下互动的体验式智慧商圈。实施特色商业街区示范建设工程,举办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和支持名优产品推广展洽活动,推动大型商品市场与产业融合转型升级。主动对接国家流通节点城市规划,构建流通骨干网络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和畅通跨区域“绿色农畜产品输出”渠道。加大农畜产品加工设施和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大引导资金总量,创新投融资方式,促进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环保、节能、高效。探索开展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建设,完善农产品零售市场网络,重点建设社区直销网点,便民菜店、农产品连锁销售网点等,丰富居民“菜篮子”、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

二是推动内贸流通现代化。继续推进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工程,扩大示范效应,进一步扩大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在降低农村物流、提升农畜产品商品化率、提高农牧民收入、增加农村就业、带动扶贫开发方面的成效。继续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促进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有效降低流通成本。推进商务领域大数据建设,出台“推进实体零售创新转型实施方案”。

三是提高消费促进实效。积极组织举办特色突出、成效明显的消费促进活动。推进餐饮业转型发展,逐步形成以大众化餐饮为主体、区域布局合理、城乡协同、各业态协调的发展格局,促进便民利民消费。积极探索自治区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的有效模式,加大对养老服务业企业和人员的培训,提升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和管理水平。对社区直销店和“平价菜市场”进行品质提升,使其服务功能多元化,以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

四是打造放心消费环境。继续争取扩大自治区本级储备肉规模和种类,重点增加牛肉储备计划,提升我区作为牛羊肉主销区的应急调控、稳定市场的能力。推动各盟市建立和完善地方储备制度。继续修订完善储备商品管理办法,逐步形成较为完备的市场调控制度体系。

构建对外开放新体制

打造对外开放新格局

一是推进外贸创新发展。加强对全区外贸运行的调度分析,强化上下联络机制。创新对外贸易方式,增加优势特色产品出口和紧缺急需设备、先进技术、原材料进口,促进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开展重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推介洽谈活动,推动我区优势特色产品出口。开展自治区品牌推广活动,建立知名展会和重大经贸活动等多种方式相融合的国际市场开拓体系。推动边民互市贸易创新发展,创新完善自治区新的边民互市贸易管理办法和操作模式,带动边境贸易发展。推动外贸新业态发展,争取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得批复,认定我区外贸综合服务企业。

二是推进招商引资提质增效。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扩大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大力创造更加开放、便利、透明的营商环境,积极吸引外商投资及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稳定外商投资规模和速度,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和质量。完善外商投资的地区布局,继续发挥呼包鄂地区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的优势,支持东部地区积极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出口型产业。全力办好第二届中蒙博览会,提高展会层次和影响力。以境内外重点展洽活动为载体,吸收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的投资。继续推动建立中蒙二连浩特——扎门乌德跨境经济合作区。积极推动鄂尔多斯综合保税区早日获批,呼和浩特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为综合保税区。

三是推进全方位走出去。积极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发挥国家与俄蒙合作机制作用,加快推进煤炭、电力、建材等国际产能的合作,深入拓展森林采伐、矿产开采、农畜产品加工等领域和龙头企业的境外合作。积极推进中俄林业合作第六期规划项目、扎门乌德自由区内蒙古经贸园区等一批重点境外园区合作项目的实施。

科学谋划口岸工作

开创口岸工作新局面

一是合理规划口岸布局。按照实际需要、适度超前、规划先行、功能完善的总体要求,尽快确定甘其毛都、阿尔山铁路口岸跨境通道位置,推动策克、甘其毛都、珠恩嘎达布其铁路口岸建设。保障临时开放机场在重大涉外活动期间实现开放。开展呼和浩特铁路口岸开放前期可行性研究工作。依托口岸和区域优势,积极开展指定口岸建设工作,打造多元化发展格局。

二是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合理分配口岸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开展全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使用情况联合检查,并进行绩效评估。进一步推进内蒙古电子口岸门户网站建设。加快二级视频监控指挥系统建设,完成17个口岸视频会议和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

三是优化口岸发展环境。抓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建设工作。按照国务院2017年全国所有口岸建成“单一窗口”并投入使用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抓好推动落实。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统一承担全区及各地方电子口岸建设业务指导和综合协调职责。进一步减少查验环节,简化查验手续,推广应用科技手段,力争通关时间再压缩1/3,提高通关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