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8日


离别在眼前

《内蒙古日报》(2017年2月18日) 02版

□本报记者 陈春艳

2016年初冬,在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柳德米拉深情地告诉我们,这是她在中国的最后一段时光了,很舍不得。身体告诉她不能再坚持了,毕竟已经60岁的人了。“想了好久,不得不走了。”谈及离别,这个俄罗斯老太太满怀伤感。

此前,柳德米拉是俄罗斯后贝加尔国立大学的法语教师,来中国纯属意外,也是缘分。她去北京、大连旅游,有朋友问她是否要来中国教书,她想了想就来了。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与俄罗斯后贝加尔国立大学是合作院校,她到此任教很是顺利,没想到一呆就是7年。她说:“当时本想待一年就回去。现在,这里已经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柳德米拉很爱她的学生,许多学生毕业后仍与她保持联系。现在到了要离开的时候,她并没有打算告诉学生,觉得长痛不如短痛,静静地走更好。她还想去上海和海南,看看中国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和美丽的大海。

她现在仍然记得北京的夜晚。天安门广场有那么多家长带着孩子观光、游玩儿,让她感到震惊,这样的氛围特别感染人,那情景至今历历在目。她很喜欢中国,也很喜欢中国文化,没学会中文是她的遗憾。在中国生活、工作,领略中国的风土人情,教授俄语,宣传俄罗斯文化,是很有意义的事,她给自己这几年的经历打满分。“俄语系有俄语周活动,我领着学生朗诵俄罗斯诗歌。大三学生出国实践,我给他们指导、帮助,尽一个老师的责任,我感到很自豪。”柳德米拉说。据她的同事介绍,在该校3个外教中,柳德米拉是最受欢迎、业绩最突出的一个。

听着学生们说一口流利的俄语,在她的帮助下到俄罗斯各个城市走访、交流并获得认可,柳德米拉由衷地高兴。“中俄两国是近邻,现在两国交流越来越密切,希望中俄世代友好下去。”柳德米拉说,“中国的各方面都在发生变化。我很久以前来中国,女人穿的还是裤子,现在大街上那么多女人穿着漂亮的裙子,越来越时尚。”

的确,中国人变得越来越时尚,这也反映了中国的开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