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9日


2型糖尿病为何要尽早使用胰岛素?

《内蒙古日报》(2017年2月19日) 03版

患者问:我是刚患2型糖尿病人,我从一些糖尿病的科普文章中了解到,您的文章中提出2型糖尿病人也要尽早使用胰岛素,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一旦注射胰岛素就会成瘾,需要终身使用?

王执礼教授(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朝阳糖尿病医院院长)答:有些人误认为2型糖尿病,不须使用胰岛素治疗。因此,当2型病人被告知需要用胰岛素时,往往感到很困惑,有人甚至拒绝接受治疗,其实,这是一种思想误区。

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是一种重要治疗手段。很大部分的糖尿病患者,随着疾病的进展,胰岛B细胞功能逐渐减退甚至完全衰竭,此时机体的内源性胰岛素处于严重缺乏状态,这时病人血中胰岛素的量已严重不足,血浆中的葡萄糖不能被人体所代谢,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高血糖的“毒性”作用,一方面可加重胰岛细胞损伤,不但会加重胰岛细胞的损伤就像“鞭打疲马”一样,不仅效果不好,甚至无效反而会导致胰岛细胞凋亡,同时还会产生心、脑、肾、神经、血管等多种并发症,另一方面还会造成机体各器官组织细胞的不同程度损害,会产生并发症,此时再口服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降糖药,不仅无效反而会加重胰岛细胞和肝、肾等脏器受损伤。这种情况下只有给予胰岛素治疗才能打断这一恶性循环,使病人的血糖和病情得到控制。最新的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病人在患病早期,也可尽早的使用胰岛素,因为此时使用胰岛素,可以迅速的缓解高血糖毒性和高渗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部分2型糖尿病人早期使用胰岛素后,胰岛B细胞得以较好的修复,甚至达到不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就能将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的治疗效果。

胰岛素治疗的目的是什么?1型糖尿病,使用胰岛素治疗,补充其分泌不足,以对抗体内拮抗胰岛素的激素,从而调整其代谢紊乱以及对多种脏器和生长发育的影响;2型糖尿病使用胰岛素治疗,并非补充不足,而是协助调整高血糖、高血脂及控制症状;对妊娠期糖尿病及糖尿病患者妊娠中应用胰岛素治疗,可较好地纠正代谢紊乱,有利于胎儿正常生长发育和分娩过程,减少或防止多种产妇及胎儿并发症;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目的,不仅仅是在急性代谢紊乱时短期有效的控制代谢紊乱,降低病死率,更重要的目的在于长期较好地控制血糖,阻止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降低并发症的致死致残率。

总之,胰岛素的使用方法也不尽相同,不同情况要区别对待。使用胰岛素并不存在成瘾一说。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临床学科的发展,可体现糖尿病治疗前沿先进理念的“保护胰岛细胞的综合疗法”,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取得了非常良好的临床效果。实践表明,该疗法能有效地修复其受损伤的胰岛B细胞,并使之不同程度的恢复功能,并能延缓、延迟和阻断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该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对2型糖尿病人进行胰岛素的强化治疗,特别是对其早期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经验表明,对2型糖尿病人,不论其病程长短,对其实施胰岛素强化治疗,均能受到满意的临床效果。2型糖尿病人可以放心的使用胰岛素。

典型病例:李XX,男,43岁,身高170com,体重85公斤,超重30%。因突发口渴、多尿来我院治疗。检查OGTT:(mmol/L):空腹血糖8.41mmol/L,2小时21.76mmol/L,3小时19.89mmol/L,平均血糖值16.7mmol/L。胰岛功能测定提示: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诊断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度脂肪肝。入院后对其采取糖尿病健康教育,指导其科学饮食和运动,减轻体重。采取“保护胰岛细胞综合疗法”系统治疗,减轻高糖毒性对全身机体组织的损害。采取改善全身微循环和神经纤维兴奋性的方法,修复受损伤的全身血管、微循环和胰岛B细胞。并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控制血压,防止血小板聚集,积极治疗其相关并发症。治疗效果:患者住院18天,体重减轻6Kg,胰岛素全天总量最多用到27单位,出院前2天总量逐渐减量为0,出院后一直停用胰岛素和各种口服降糖药,仅以控制饮食和运动治疗,血糖控制良好,日平均血浆血糖值(即每日三餐前空腹血糖+三餐后2小时血糖+睡前血糖除以7)5—6mmol/L。临床上取得满意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