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0日


创新社会治理 小社区营造大和谐

《内蒙古日报》(2017年2月20日) 02版

■上接第1版

记者注意到,在一楼公共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只有3个办事窗口。

“别看只有3个窗口,后台可是配备了17名办事人员呢,可以集中办理79项行政事务。昆区的其他65个居委会还设有代办点,方便非中心社区行动不便、年老体弱等特殊居民办理事务。”昆区综治办主任贺青为大家解疑释惑:“按照‘一口受理、两级代办’工作模式,依托智慧昆区信息系统,我们把街道权属内79项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事项全部下沉到了受理服务中心办理。”

说话间,一位中年女子推门而入,直奔二楼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

“我来找法务室的同志咨询点事。”这个叫周荣霞的居民说。

周荣霞是昆区一家图书城的业主,但图书城的租赁方却两年拒缴租金。在业主集体维权过程中,由于上一届业主委员会受到威胁不愿出面诉讼,按照法律程序应先解散第一届业主委员会,选举产生新一届业主委员会再进行诉讼,然而问题也恰巧出在这里。

“当时自治区还没有罢免业主委员的先例,我们找了一个又一个相关部门,他们都不知道该怎样进行法律程序罢免。”就在周荣霞等300多名业主求告无门不知所措时,2016年11月15日,前进路街道社会治理服务中心联合房管、派出所、律师、检察、司法等机关一起开了个协调会,从依法依规的角度为业主出谋划策,终于经法定程序进行了新一届业主委员会的选举。“现在已经进行到了诉讼程序,离问题解决应该不远了。”

全要素集聚,社会化拓展,多元化治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的具体实践,使昆区的综治工作由协调开始向实战转变,为解决长期以来社会治理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状况趟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

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记者一眼望去,群众接待室、监控研判室、矛盾纠纷调处室、法务室、警务室和特色工作室……各类进驻机构和组织的挂牌井然有序。

走进法务室,只见杨彩霞正在撰写加强社区未成年人教育的宣传材料,她是昆区人民法院派驻到中心的家事审判法官。前进路街道司法所所长徐娜刚录制完普法音频:“一会儿要发到朋友圈,小区的老人大都有听收音的习惯,我已经上传了22期节目,播放了3200多次啦。”前进路街道派出所辅警杨刚也在社会治理服务中心有自己的一片天地:“这边商户比较多,矛盾纠纷也比较多,在社会治理服务中心能与其他部门协同作业,能帮他们更合法的维权。”进驻社会治理服务中心的相关部门都把这里当做为老百姓延伸服务的平台。

最打眼的是各类特色工作室,法泽志愿者协会、“家长里短”调解工作室、老段说事……这些与老百姓“零距离”的社会组织已经逐渐成为昆区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力量,目前昆区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达到22.4个。

实现公共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一口化服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多元化治理,靠的是信息智慧化来支撑。

在黄河西路社会治理服务中心的监控大屏上,记者看到公安社区警务平台人口管理“一标五实”系统、智慧司法信息系统、综治视联网系统以及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网系统数据都可以实时显示。依托“智慧昆区”电子政务网络和专线网络,居民还可进行政务办事流程、政策法规查询等操作。

悄然走入万千市民生活中的“两中心一平台”,正稳固提升着昆区市民的幸福指数。

在徐友清眼中,社会矛盾的化解和治理小流域有异曲同工之处:如果在社会矛盾发生初期甚至萌芽状态设置一个个“泄洪区”,就不会酝酿成不可阻挡的洪水,而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就是“泄洪区”,群众在这里,气有地方出、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

昆区黄河西路社区党工委书记周媛认为,通过重心下沉和职能延伸,“两中心一平台”建设使街道辖区的公共事务受理服务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职能向中心社区集聚,并通过互联网联系起来,从根本上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对我们社区而言,‘两中心一平台’建设就是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思想理念的具体实践。” 昆区计划,2017年将在该区15个街镇全面建设“两中心一平台”,同时筹建区级治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