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1日


凝聚打造北疆亮丽风景线的精神力量

《内蒙古日报》(2017年2月21日) 02版

■上接第1版

2016年9月1日,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在呼和浩特亲切接见了出席自治区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的人员。他希望自治区新闻工作者协会团结和带领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以培养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为目标,以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和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为着力点,以“走转改”活动为有力抓手,积极发挥参谋助手和桥梁纽带作用,为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好中国梦的内蒙古篇章提供有力有效的舆论支持。

2016年11月18日,李纪恒书记就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蒙古语电视开播4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蒙古语电视当好党的喉舌、反映人民心声,大力推动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内蒙古、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6年12月22日,李纪恒书记深入部分中央驻区和区直新闻单位走访调研,看望在新闻战线上辛勤工作的新闻工作者,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要求,珍惜职业荣誉,牢记职责使命,主动担当作为,再接再厉、奋发努力,把我区新闻舆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他强调,要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更加自觉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整体策划,板块推出,上下联动,内外感动,牢记心中之责、用好手中之笔、走好脚下之路。一句句重要指示、一声声殷切期待,使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进一步意识到肩上职责使命的重大,进一步坚定了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决心和信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全力推进学习贯彻活动持续向纵深发展。

牢记使命、履职尽责——

有力引导,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肩负起48字的职责使命,就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

一年来,自治区新闻舆论战线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不断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一组组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书写时代进步的重大主题报道不断涌现,直面热点问题有效引导舆论,唱响了主旋律,传播了正能量,有力激发了全区各族人民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决心和信心。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一年来,自治区各级新闻单位牢记使命、履职尽责,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推出一系列出新出彩的重头报道。

2016年11月,2016内蒙古大数据产业推介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我区精心策划报道方案,认真组织实施,通过央媒区媒联动、网上网下联动、外宣内宣联动,全方位、多层次讲好大数据故事、奏响大数据强音、展示大数据优势。央媒原创稿件达160余篇,区内新闻网站、两微一端、部分自媒体发稿量近3000条,网络点击总量达60多万人次。一时间,内蒙古大数据产业推介大会成为舆论热点,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2017年春节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三周年之际,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牵头,组织我区媒体开展了“草原儿女心向党”大型宣传报道活动。内蒙古日报社在这一宣传报道活动中,坚持导向第一,把宣传效果体现在导向力度的增强上。9篇报道全景式反映了我区生态和安全屏障建设、改革开放、经济转型升级、民生、文化、从严治党等方面的成绩,深刻展示了三年来我区的落实成果,诠释了重大主题。每一篇都被打造成质量上乘的精品新闻,有亮点、有新意、有思想、有引导力。

在2017年的“新春走基层”活动中,各媒体由领导带队分赴农村牧区、边防哨所、工厂矿山进行现场采访,回家过节的采编人员也都带着采访任务踏上回乡征程。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专门抽调的20路记者、近百名回乡过年记者,在春节期间奉献了2000余条“沾泥土”“冒热气”的基层一线报道,形成了报道声势。2017年2月8日至9日,全区旅游发展大会隆重召开。为做好这次重大报道,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精心部署,各媒体深度策划,调动全媒体骨干力量投入到报道中,形成前后方互动、音视图文相融、动态与深度互补、整体与典型结合的强大宣传攻势,把自治区党委推进旅游业大发展的信心与决心传出草原,传向世界。

实践杂志社加强舆论引导,精心组织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重大主题宣传。通过开设栏目和专题策划,以深度报道、理论宣传和解读阐释的方式,集中宣传了十八大以来自治区改革发展的新举措新成就。结合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两大主题纪念活动,组织推出相关的纪念文章和理论文章,有力地引导了舆论。

改革创新,砥砺前行——

深度融合,主流思想舆论传得开、传得远、传得广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改革创新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活力之源。一年来,以讲话精神为指引,自治区新闻舆论战线迎面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报道针对性和实效性。

我区在全国创新推出了电视理论群口秀节目《开卷有理》第一季《马克思靠谱》及其相关产品,这是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成功尝试。节目打造了视频、文字、音乐、宣讲教案等多种传播产品。视频产品方面,节目被编辑为5分钟左右的微视频通过新媒体进行推广;文字产品方面,推出文章100多篇,出版了同名图书;音乐产品方面,推出了主题歌《马克思是个90后》;宣讲教案方面,把《马克思靠谱》作为遍布全区1.2万所基层理论大讲堂的宣讲教案。节目通过厚植内容、革新形式、拓展渠道、明确受众、丰富样态,突出了实效性,实现最佳传播效果。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的宣传报道,是一场重大的新闻战役。内蒙古日报社在此次主题报道中,创下了多个“首次”:首次统筹融媒体采编力量,18个平台统一发布;首次以贯通版形式图解党代会报告,将党代会精神用关键词标出;首次进行网络直播,实时传播大会盛况。会议期间,主报、子报、新媒体,蒙汉文总计发稿1800多条,推出嘉宾访谈20多场,推出多媒体产品180余个,网站、客户端等新媒体日阅读量达到10万多人次。报道创新主题宣传、创新思想表达、创新版式设计,增强了可读性和吸引力,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2016年,三个版本的《实践》杂志以更加明晰的差异化定位做好宣传报道。思想理论版在深度上下功夫,体现指导性、理论性、思想性和权威性;党的教育版在普及上下功夫,体现引导性、服务性、实用性和资料性;蒙文版在普及和精准上下功夫,更加突出地区特色和民族特色。通过推进差异化布局,提高创新本领,实践杂志社在运行机制上,聚全社之力打造精品,在选题策划上,坚持党建为魂的宣传思路,全力发掘和讲好生动鲜活的内蒙古故事,着力增强党刊传播效果。

面对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只有推进“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融合发展,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传播矩阵,才能让主流思想舆论传得开、传得远、传得广。一年来,我区媒体融合发展步伐明显加快,融媒体的传播优势日益显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日前,人民网研究院发布《2016年中国媒体融合传播指数报告》,内蒙古日报社作为内蒙古地区唯一一家上榜媒体,位列“报纸融合传播百强榜”第11位。

在过去的一年里,作为自治区唯一的媒体融合试点单位,内蒙古日报社不断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重点在移动媒体优先、采编流程再造、全媒人才跟进等方面不懈努力并取得新的突破,开启了我区媒体融合发展的先行模式。目前,报社着力打造报、网、端各类传播平台,以媒体融合项目建设为引领,初步形成了引领融合发展的基础能力,初步建立起了融媒体内容生产流程的整体框架。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用互联网思维统一规划、架构全媒体采编播出流程。在多次大型宣传报道中,全媒体记者以及新媒体编辑实现了前后方统一指挥、调度、联动。一线记者随走随传,新媒体编辑随收随发,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采制编发各类稿件,取得较好的舆论宣传效果,充分体现新媒体的快,传统媒体的全和深的优势。

一年来,自治区网络舆论阵地得到了进一步拓展。我区加强网上宣传矩阵建设,加强对新媒体管理引导,举办全区首届新媒体大会,区内外新媒体和部门机构交流经验、共商发展,表彰了80个媒体和政务账号,成立“内蒙古微圈”,制定联盟章程,参与成员418家。目前,“活力内蒙古”“两微一端”综合粉丝量达到130万以上,多篇作品阅读数突破“10万+”,“活力内蒙古”头条号等10个账号获得“全国最具传播力政务头条号”称号。

过去的一年,自治区新闻舆论工作者牢记48字职责使命,为自治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站在新的起点上,自治区新闻舆论工作将继续以讲话精神为指引,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让党的主张成为时代最强音,为党的十九大召开、自治区成立70周年,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提供有力的思想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