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2日

20年不离不弃
母爱温暖60颗孤独的心

《内蒙古日报》(2017年2月22日) 09版
给孩子们倒上开水。
张连云非常感谢丈夫能一直支持她做公益事业。
爱心妈妈的手最温暖。
抱着小孩子与伙伴互动。
爱心之路还很长。
在学生宿舍巡夜。
大家庭里其乐融融。
一个大家庭的午饭。

□本报记者 马建荃 摄影报道

只要教育好一个孩子,挽救一个儿童,就能为社会减轻一份负担。——这是一个母亲平凡而崇高的使命。

说起张连云,在呼和浩特市家喻户晓。

不久前,记者来到张连云只有49平米的家。

张连云和另外两个“爱心妈妈”正在给孩子们煮饺子准备午饭,孩子们在另一边戏耍打闹,其乐融融。唯一的一间卧室里摆着2张高低床和4张学生课桌。张连云说:“孩子多的时候就是打地铺也睡不下,孩子他爸经常在邻居家借宿。”

张连云是呼和浩特市一名下岗女工,但她是许多留守儿童和失足青年的妈妈,是"爱心之家"的发起人。

1997年,张连云踏上了为留守儿童和失足青年"当妈妈"的征程。张连云的家境不富裕,自己和丈夫李建忠下岗多年,一直靠打零工维持生活。起初,他们用下岗买断补助帮扶孩子。为了增加收入,憨厚的丈夫,又在外面找到了开大货车的活儿,经常在外不能回家。20年来,这个朴素的家庭为帮助留守儿童和失足青年花费了近70万元。

为了建立“爱心之家”,张连云做了大量的社会调查,这些孩子往往是单亲家庭,生活没有保障,受到社会的歧视,促使他们犯罪,而他们出来后更是没有一个温暖的家,导致二次犯罪。她认为,多给他们一点母爱,就能使他们减少对社会的危害。

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感动草原十杰母亲、呼和浩特市十佳市民、全国三八红旗手、第二届内蒙古自治区道德模范……光环的背后,是一位伟大母亲20年期间,为60名留守和失足儿童奉献的无私大爱。

多年以来一直四处打临工的张连云,今年8月份通过网络,在呼和浩特市的一家民营职业学校找到了宿管老师的工作。通过这3个月的宿管工作,张连云感受到这些刚刚初中毕业的职业学校的孩子们,绝大多数毕业后将直接跨进社会,步入职业生涯。做好孩子们的思想道德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产业大军的素质。

“现在的孩子都讨厌说教,却喜欢跟你说一些和他们生活相贴近的事情,我时刻掌握学生的心态,如果孩子们的想法过于偏激 ,要用他们的思维方式进行引导,只要给孩子们足够的爱心和耐心,所有的孩子都是好孩子。” 张连云说,用母爱温暖更多的儿童,为国家培养出品质优秀的孩子,她要用一生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