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7日


呼和浩特:全方位提升首府“首位度”

《内蒙古日报》(2017年2月27日) 06版
葱翠环绕的内蒙古博物院。
改善大气污染的燃气供热锅炉。
光伏生产线。
农业科技事业快速发展。
市民可近距离感受蒙古族特色生活。
公共自行车让市民出行更方便。
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昭君博物馆封顶施工现场。
快速路让市民出行更畅通。
再生资源项目。
呼和塔拉会议中心。

□本报记者 郑学良 刘洋

当前,呼和浩特市正处于机遇叠加、蓄势奋发的重要时期,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向纵深推进,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庆助推首府各个项目建设,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产业新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以国家级新区建设为代表的新动能新机遇已经到来,以地铁、机场、高铁、高速公路、快速路网为标志的快捷、立体、综合交通时代已经到来,全智慧、全过程、全员化的新城市管理时代也已经到来……首府即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发展阶段。

2017年,呼和浩特从谋在新处出发,用干在实处落脚,为走在前列奋斗,全方位提升首府“首位度”,努力打造区域发展重要增长极、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国家向北开放桥头堡的重要支撑、和谐宜居幸福的示范区,以及更具活力、更为美丽、更加和谐的首善之区,以优异的成绩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开启和林格尔新区建设

“一年起步、三年成型、五年上水平、十年大跨越”“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呼和浩特举全市之力、全区之力,借全国之势、全国之智,推动国家级新区建设。目标确定为:为首府和全区发展配置动力强劲的世界级“发动机”,与发达地区站齐、看齐。通过全球招标,高起点、高水平完成新区总体规划和各类专业产业规划编制,构建生态化的规划体系、市场化的管理体系、国际化的政策体系。将6个旗县区496平方公里纳入新区建设范围,全面拉开新区建设框架,全力构建“一核两翼六组团”新区发展格局。

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生态后业态、先生产后生活,全面推进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加快 “一山两库五河”治理,推进综合交通枢纽、高铁、高速、高架路网等“七网”建设。开工建设内蒙古艺术学院、大数据学院、职业教育学院以及实训基地项目,同步推进国际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以新区建设为依托,积极申报建设陆路国际港务区、中国—蒙古国博览会永久会址、内陆港铁路口岸、综合保税区、海关监管区、临空经济区、自由贸易区等对外开放平台,开展国际贸易结算中心试点、期货保税交割试点工作,开工建设大匠园区、大数据集中区、网货生产园区、民政福利产业园区等产业、科技聚集区,引进建设一批高端产业项目,助推新区发展全面起步。

多维度培育新兴产业

新兴产业是首府经济升级的主力军。今年,呼和浩特继续紧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多维度促进新兴产业和主导产业发展,全方位推动三次产业融合,激发新动能,培育新支撑,促进产业发展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

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积极申报“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围绕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建设,建成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动力电池产业链和电动车整车制造全产业链。实施大数据发展工程,组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成立大数据发展公司,服务器装机能力达到100万台,推进产业数字化、城市建管智能化,全力打造“中国云谷”。发挥光伏材料集聚形成的优势,完成晶体研究院、国家检测中心建设,促进全产业链高端化。围绕航天新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等领域开展协同应用试点示范,加快产业基地建设,推动形成新材料产业群。深入推进清洁能源生产应用,加快生物产业创新发展步伐。

加快构建服务业“四大中心”。继续做好域外金融机构引进工作,推动发展新型金融主体。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优化政策措施,引入更多企业落户总部,建设西北地区重要的金融交易结算中心。改善提升“两港三区”基础配套,大力培育品牌展会,实施“旅游+”战略。

稳步推进养老服务市场化改革,完善创业创新政策体系,不断激发特色主导产业新活力,推动大中型热电联产、风电、光伏发电等能源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扩大有效需求促改革

今年,为确保经济平稳增长,呼和浩特从扩大有效需求下功夫,精准加力有效投资,不断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坚决守住发展底线。

为持续释放和扩大投资拉动力,呼和浩特将组织开展春季、秋季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全年实施亿元以上重大项目468项,力争完成投资1481亿元。积极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工业投资强度,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比重,提升民间投资积极性,以投促快、以投调优,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增幅均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户,着力拓宽投融资渠道。创新项目建设投融资方式,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加快推进产业融资PPP模式,整合组建总规模为100亿元的产业引导和风险投资基金,放大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突出社会资金的增值效应。规范国有融资平台运行,厘清功能定位、突出主业发展、优化债务结构。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开展上市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行动,支持企业在主板、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鼓励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和票据进行融资,市场直接融资规模力争超过300亿元。

不断挖掘消费潜力。顺应消费需求变化新趋势,继续增加文化信息、旅游休闲、体育健身等服务项目,积极开拓医养结合、健康管理、康复护理等服务模式,推动服务业模式创新、跨业融合、外延拓展,促进服务多元化供给与多样化需求更好对接,着力扩大服务消费。以工业消费和食品为重点,推动全面质量管理,加强企业的认证认可和标准化建设,增加高质量、高水平的有效供给,扩大中高端产品消费,促进消费扩大升级。

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让农业有奔头、农村有看头、农民有干头。今年,呼和浩特市持续推进创新强农、绿色兴农、协调惠农、共享富农,大力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强化绿色供给满足绿色需求方面,加快推进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完善批发交易市场体系,打造西北地区绿色农畜产品集散地。实施奶牛牧场标准化建设和管理“双标”提质工程,启动建设全区肉羊交易市场,抓好首府菜篮子工程,合作设立100亿元草业发展基金,积极开发绿色生态休闲产品,开展小香米、土豆等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

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方面,加大实用人才带头人、现代青年农场主、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训力度,实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行动计划。今年培养农民专业合作社200家、家庭农场200个、新型职业农民1000人。

在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方面,推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与龙头企业、配套服务组织集群集聚,推动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健全完善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在推进脱贫攻坚方面,加大产业、就业扶贫力度,提升精准兜底保障能力,培育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多渠道促进贫困人口增收,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确保今年全面完成移民搬迁任务,率先在全区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动态脱贫,武川县和清水河县两个贫困县全部“摘穷帽”。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呼和浩特市将加快打造“大交通”发展格局。全面开工建设和林格尔新机场,加快推进老牛湾通用机场项目。以新机场为核心,启动市区—新机场—和林格尔—清水河、清水河呼准鄂既有线、武川—火车东客站、托县—新机场动车项目,加快筹建环城连县轨道交通,加快构建全市域动车路网。推动呼张高铁、呼准鄂快速铁路建成通车,加快推进呼市—银川、呼市—太原、呼市—南宁等重点高铁建设项目。开工建设一批重点公路项目建设,着力构建“市内大循环、外围大辐射、区域大联通”的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网络,打造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城市。

继续加强市政、水利、能源和通信等基础设施网建设。完善城市地下管网规划和铺设,开工建设新区地下综合管廊,进一步完善市政设施功能,提高基础设施承载水平。投资10亿元,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土保持治理等重点农区水利工程,启动引黄河水入新区工程,有效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加快“智慧呼和浩特”建设。

守住生态底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今年,呼和浩特市以落实中央环保督查反馈意见整改为契机,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力度,对气、水、山三个方面重点治理,坚决守住生态底线。

突出治气。全面推进供热体制改革,积极推动厂网分离,拆并整合城区剩余79座分散燃煤锅炉房,完成大唐托电、金桥电厂、科林电厂超低排放改造任务,强化汽车尾气污染治理。

继续治水。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重点抓好引黄入呼三期工程,强制关闭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自备水井,全面推进分质分类供水,提高再生水利用水平;加快推进雨污分流、雨水截留、黑臭水体整治,继续实施“五河两湖”城市生态水系建设工程,推进河道综合整治和生态恢复,有效改善区域水环境面貌;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公主府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及3座旗县污水处理厂扩建提标工程,城区污水处理标准全部达到一级A+,基本实现城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城镇截污全覆盖。

重拳治山。加快实施“揽山入城”战略,开展全民绿化大行动,投资100亿元,全面推进大青山前坡400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全部关停大青山保护区内采矿、采沙、采石等企业,全面清理整顿清水河县采矿企业,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继续组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保护和新一轮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大力推进城市湿地、城市园林、城市绿地、城市绿道等建设,启动清水河百万亩经济林种植行动计划。坚持绿色发展,用绿色化理念改造提升现有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草、树等生态产业,引导推广绿色低碳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形成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互动互促的发展新格局。

共创宜居宜业城市

在2016年12月29日发布的2016年《公共服务蓝皮书》中,呼和浩特的公众对公共服务满意度位列全国38个主要城市第三名。今年,呼和浩特以争取联合国人居环境奖为目标,持续加大城市建设改造力度,打造便捷整洁、宜居宜业的现代化首府城市。

全力推进主城区改造提升。继续推进拆改建三年行动计划,投资323亿元,完成678.8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任务;公开摇号分配公租房4200套;完成1.3 万套回迁房续建任务;对158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提升工程,拆出来的区域全部建成绿地公园和功能设施;加快推进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对300个准物业管理老旧小区实施市场化、专业化物业管理。高标准规划建设约3000个公共厕所。

铁腕治理交通拥堵。启动建设中心城区十字形快速路和云中路新机场连接线、外三环等城市快速路,完成滨河环路准快速化改造,完成70年大庆主会场连接线、白塔机场连接线项目,进一步完善城市快速路网体系。加快推进地铁1、2号线建设,启动实施地铁3、4号线项目。优先发展城市公交,新建火车东客站公交综合场站等6座公交场站,优化调整公交线路,实现中心城区步行5分钟到达公交站点。在人员密集、交通流量大、集中拥堵区域,新建续建公铁立交桥7座、跨河桥4座、过街天桥20座。针对不同区域、不同路段,研究制定区划分流规划,进一步提升城市道路通行能力,让首府市民出行更顺畅、更便捷。

强化城市面貌综合整治。以新华大街、机场路、成吉思汗大街等重要街区综合整治为重点,改造提升22条主次干道、258条小街巷,美化亮化13座公铁立交桥。整治规范餐厨垃圾等收集、清运,建成各类环卫作业场站及生活垃圾中转站5座,建成生活垃圾处理场4座,基本建立餐厨废弃物、建筑废弃物回收和再生利用体系。坚定不移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加强长效化、常态化管理,让首府环境更整洁、更优美。

推进经济生态领域大改革

2016年,呼和浩特市重点推进经济生态领域19大类211项改革任务,形成一批改革成果。今年,呼和浩特市还将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各项改革任务。

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扩大去产能成效,继续消化过剩产能,全面依法关停淘汰小散污落后产能、落后企业。深化去库存举措,加大自住购房支持力度,出台商业用房租售消化政 策,力争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达到100%。有效防风险、去杠杆,切实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

实施补短板专项工程,围绕实现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动态平 衡、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完善社会民生兜底保障政策等方面,打出一套组合拳,同步补齐发展硬短板和软短板。重点推进农村“三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颁证,扩大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范围,加强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管理服务,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积极推进投资领域改革,制定支持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出台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着力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性改革,深入推进 “放管服”改革,组建成立行政审批服务局。

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完成“政务服务与网上审批平台”建设,实现 “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加快国企国资改革,稳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完成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公车改革。开展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制定分质分价用水政策,扩大居民用电阶梯电量级差,形成有利于改善环境、节约资源、满足用户多层次需求的价格机制。

构建发展新格局

2017年,呼和浩特绘就全方位扩大开放新蓝图。充分发挥优势,构建引领呼包银榆、承接京津冀鲁、融入 “一带一路”、八面来风的对外开放和区域联动发展新格局。深入落实《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全面加强电子口岸公共服务平台、国际快件通道、“无水港”建设,探索筹建中蒙、中俄经贸合作示范园区,推动由呼和浩特市始发至欧洲的国际集装箱专列运行常态化。

积极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完善公路、铁路、 航空等交通网建设规划,全力打造出区达海的进出通道。抓好产业园区、科技园区、物流园区共建,着力建设承接京津冀鲁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引领带动呼包银榆协同发展。

创新开放合作体制机制。用好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和国务院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支持政策,建立健全呼和浩特市招商合作政策体系,制定一批针对性强、有吸引力的差别化政策。立足现有发展基础和自身特色,围绕推动大数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储备一批合作项目。

多举措促社会事业大发展

2016年,呼和浩特市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今年,呼和浩特市将继续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在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方面、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方面,都将有新的举措。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新建续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25所,深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制定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研究制定《学前教育第三期三年行动计划》。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有旗县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下大力解决教师编制不足问题。制定加快发展民族教育实施方案,扶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关心支持特殊教育发展。

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目标,重点建设一批文化场馆,积极申报国家级抗战遗址名录,加快推进“文化客厅”、市四区小剧场等项目建设,抓好县、乡、村三级文化馆、图书馆、公共文化综合服务中心等项目实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推进媒体融合和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精心办好第二十六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第十八届昭君文化节和第七届中国·呼和浩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艺术活动,加大地方戏曲传承保护力度,创作一批优秀文艺作品,扩大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影响力。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推进健康呼和浩特建设。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抓好自治区和市级重点医疗卫生项目建设。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投入,做好乡村卫生室硬件配套和人员队伍建设,大力推广 “市考县聘乡用”机制、农村医生“村来村去”制度,逐步 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力量不足问题。加强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做好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等人群健康服务工作。

抓好体育事业发展。以建设体育强市为目标,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竞技体育发展。统筹推进体育产业发展,打造特色体育品牌。全面完成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运动中心、国家 (北方)足球训练基地、游泳跳水馆、体育馆等重点项目。

织密民生保障网

今年,呼和浩特市继续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坚决守住民生底线。

在扩大就业创业方面,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全面落实就业援助政策,积极做好破产转制企业职工安置工作。在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方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多措并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政策,加大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力度。在构建和谐稳定屏障方面,提高“两个保障”水平。加强基层社区建设,加大社区活动场所、服务场所投入,健全完善社区综合服务功能。

在深入推进 “平安首府”建设方面,加强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