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8日


孤独的报刊亭:是去还是留?

《内蒙古日报》(2017年2月28日) 11版

□贾晨曦 李世宇 韩威 白圆圆

2016年9月,一则“呼和浩特最后一个报刊亭被拆了”的消息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虽然之后经有关部门证实被拆的报刊亭并非该市的最后一个,但报刊亭的生存命运仍然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随着电脑、手机的普及,社会信息的传播途径越来越多元化,尤其是借助移动终端,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得最新资讯。与此同时,传统的信息传播工具——报纸、杂志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甚至有人预言报纸将在未来30年内消失。那么,报纸、杂志的销售现状到底怎样?曾经成为街头一景的报刊亭还能不能“挺立”下去呢?

数量减少

经营出现多元化

为此,我们的调研小组对呼和浩特市内的报刊亭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报纸的阅读者基本为老年人,购买者以男性居多,报纸类型多为文摘、军事、政策类,其中较受欢迎的报纸有《参考消息》《北方新报》和《老年文摘》。由于获得的利润较少,有些报刊亭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本末倒置,将卖饮品和零食作为主要的盈利方式。

一位报刊亭老板介绍说,一份报纸的收益大约为报纸价钱的20%,没有卖出的报纸会被囤积起来或者当废纸卖掉,目前对于旧报纸的处理只有这两种方式。此外,有些报纸的进价有所提高,导致部分报纸的售价也要涨价,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报纸的购买数量。

据统计,呼和浩特全市报刊亭最多的时候有62家,其中邮政报刊亭在上个世纪末共有38个。到了2014年,保持正常运营的报刊亭总数减少到近40个。而到了上述所谓“最后一个报刊亭被拆了”的2016年9月,呼和浩特市邮政报刊亭实际还剩下16个继续营业。虽然这些报刊亭大多数位于公交站和十字路口附近,或者坐落于大型商场或批发城附近,周围的人流量较大,但大部分报刊亭因利润减少,依然面临着或大或小的经营困难。

既然经营报刊亭不怎么赚钱,那么为什么还有人仍在经营呢?除去有些经营者觉得这是一份传播知识的工作,感觉很体面之外。一位报刊亭老板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年纪大了,体力工作和脑力工作都不能胜任,这总算是一份不用太多体力就能获得微薄收入的工作嘛。此外,报刊亭还经营着饮品和零食,收入还算不错,尤其是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当然,还有很多经营者对于这份工作有着不能割舍的情结。一位大妈说,自己经营这个报刊亭已经20年了,早就变成习惯啦,去从事其他工作,感觉会不适应。

数据冰冷

转型成为必然选择

对于年轻人为什么不喜欢看报这个问题,调研小组成员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共调查了200人,有效问卷共有186份,统计显示:51%的人喜欢看报,49%的人不喜欢看报;超过94%的人认为报纸对学习和生活有帮助,仅有19%的人认为报纸会消失;100%的人把手机作为主要获取信息的渠道,还有超过半数的人也会用到电视和电脑获取信息,仅有28%的人选择用报纸获取消息;60%以上的人认为报纸价格合理,只有4%的人认为价格不合理;超过96%的人认为报刊亭有存在的必要;从未买报纸的人超过了40%,其余人也只有6%经常购买。

在不愿意购买报纸的人们眼中,报纸存在购买不便、时效性不强、占据储物空间、需要用钱购买、报纸中广告太多等缺点。但另一方面,超过94%的人认为报纸对学习和生活有帮助,超过96%人认为报刊亭有存在的必要。这些都说明,报刊亭真的有继续存在下去的理由,我们要做的只是如何去转型,去适应人们已经改变的生活方式的需要。

报刊亭不应该渐行渐远

□毛锴彦

有些人没有固定通信地址,报刊亭代收包裹邮件具有独特优势;有些人经常出差,在报刊亭零买比订阅更划算;对一些老人来说,晨练回来顺手带份报纸,已是多年形成的习惯;尽管新媒体越来越发达,但用平板电脑或手机上网花费不菲而且有损视力,对大多数少年儿童来讲还要尽量少接触,可见报刊亭仍然无可替代。

如今的报刊亭早已不只是报摊,而是综合便民服务台了。大部分邮政报刊亭安装了信息化终端,除了卖报刊,还提供手机充值、代收水电煤气费、自行车充电打气、代卖邮品等服务,有的报刊亭还安装了LED显示屏,成了便民信息的义务宣传员。报刊亭正为老百姓提供着越来越多的便利。更何况,承租报刊亭的,多半是下岗职工、残疾人员等就业困难人群,对这些人来讲,报刊亭是维持生计的依靠。

那么为何各大城市中报刊亭都不约而同地越来越少甚至销声匿迹了呢?那是因为人们的消费需求发生了变化、市场规律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为了适应变化,一些报刊亭主说他们也做出过不少的努力,卖彩票、米面油,前一段时间还在卖月饼,几乎经营了一切能在报刊亭狭小空间内存在的东西,但是这些个街边的小亭子似乎已经被遗忘了,转型并不成功。

笔者认为,凡事应该分析利弊,报刊亭大多占据地利优势,又具有传统报刊渠道,要转型就要改变过去的经营方式和理念,把报刊亭打造成新型的文化站点和服务窗口。并从根本上分析受众需求,发挥传统优势,量身打造切合实际的报刊亭发展规划,让报刊亭重新遍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