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破解吃水、住房、交通、看病和生计“五难” 白云鄂博:让矿区百姓生活得更有尊严 |
| ||
| ||
| ||
| ||
| ||
| ||
□学先
阅读提示:
多年来,白云矿区群众一直身处吃水难、住房难、交通难、看病难、生计难困境。在过去的一年,白云矿区以高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只争朝夕,全力破解“五难”,当地群众生活发生着巨大变化。
发展中的问题最终要靠发展来解决,超常发展需要有超常的思维、速度、举措和付出。
初春,白云矿区激情涌动。2月8日举行的白云矿区委十一届二次会议提出:坚持实干兴区 ,重振宝山雄风 ,全力加快北疆现代化特色精品城区建设步伐。为此,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做到“三破三立”:破除“按部就班”思想,树立“超常发展”理念;破除“安于现状”思想,树立“争先进位”理念;破除“依附依赖”思想,树立“开拓创新”理念。
白云矿区区委主要领导表示,2017年,白云矿区的全体干部职工将拿出闻鸡起舞的勤奋精神、滴水穿石的实干定力,敢闯敢试,苦干实干,全力推进发展大业,共绘发展新画卷。
今年春节,白云矿区云海花园小区大门口挂起喜庆的红灯笼,看着小区内平坦整洁的路面,粉刷一新的楼体,居民李素青心里暖洋洋的。
过去小区破烂不堪,污水橫流,管道每年都修,仍不能按时供暖。一次,李素青骑电动车,轱辘卡在坑里,还溅了一身泥,“那些年太闹心了!”
白云矿区祥云社区居委会主任刘丽霞很感慨:“过去到小区,居民们总有没完没了的问题和牢骚,还埋怨我不办事。现在,居民们都争着让我到家喝水。”
去年,白云矿区还开通3对包头至白云的快速列车,行程缩短2个多小时;提前实施1707户棚户区搬迁改造;准备建设日产能力9000吨的净水厂……
白云矿区全力破解群众“吃水难、住房难、交通难、看病难、生计难”,广大群众获得感大幅提升。
“五难”长期困扰百姓生活
白云鄂博,1958年在山北大漠依矿建区,孕育了自治区的钢铁产业,是著名的“稀土之乡”。如今,作为“独立工矿区”,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恶劣的弊端凸显。
吃水难、住房难、交通难、看病难、生计难,“五难”问题一直严重困扰着当地群众的生活。
吃水难。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制约白云矿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加上水源地离城区较远,输水管道和城区地下管网年久失修,跑冒滴漏严重,城区居民供水不稳定,经常出现水量不足和断水现象。
白云矿区农牧林水和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冯建云常年因吃水问题接访,“白云矿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住在西南部的居民缺水问题尤其严重。”
去年夏天,白云矿区夏日豪庭住宅小区40多天没水,老百姓天天上访,差点发展成群体事件。冯建云组织工作人员每周用水车给居民送水,但小区老人多,住在4、5层的,打压上不去,只好组织居民互助。
住房难。至今仍有近1/5的居民住在棚户区,其中,4号、6号、9号街坊等平房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没有上下水、暖气,居住面积小,街坊道路狭窄,居民生活极其不便。
交通难。白云矿区距市区近150公里,公路多数为绕山路和急转弯路。城区内公共交通不发达,居民出行不便,是包头唯一没有县县通一级公路的旗县。
“去半天,回半夜”,白云矿区宣传部副部长刘志忠深有感触:“乘火车从白云到市区,一天一趟慢车,一大早出发,到市里已中午1点多了。”
看病难。矿区医疗卫生领域投入少,人才流失严重。白云矿区卫计局局长王德军很无奈,“医院只有2个大夫,设施也达不到血站的条件,不给供血,当地人都没有生孩子的地方。”
生计难。第三产业不发达,区里没有养殖基地,居民迁徙流动性强,对外来人口的吸附能力差,消费形不成集聚效应,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和业态转型难度大。
改善民生精准行动迅速推进
知不足方能自反,知困方能自强。
2016年7月末,白云矿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构建了跨越式发展的宏伟蓝图,开启了矿区发展的新征程。
会议指出,群众生活“五难”既是当地发展短板,也是转型瓶颈。要让全区百姓生活得更加富足、更有自信、更有尊严。会议确立“矿业立区、产城融合、协同发展、生态优先”的发展思路,确定实施“十大惠民兴区工程”,着力打造“开放包容、智慧文明、宜业宜居、幸福和谐”的现代化特色精品城区。
白云矿区区委郑重承诺:要让百姓有一份称心的工作、一项安心的社会保障、一方贴心的教育环境、一支放心的医疗团队、一泉沁心的饮用水、一处舒心的住房、一个顺心的交通条件。
平实的话语和务实的举措彰显着使命担当,激发着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干事创业的激情和信心,一场从未有过的民生改善行动由此铺开。
从民心所向做起,从点滴做起。白云矿区开展“百名党员进社区”活动,党员干部深入1.12万余户百姓家中嘘寒问暖,征求意见。对征集到的9大类23个方面的1225条意见进行建档整改。
云海花园小区过去曾是化工厂,遗留的化工原料腐蚀管网,给群众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区委书记张海峰从征集来的意见中得知情况后,带领相关工作人员现场办公。施工迅速展开,管道外砌起砖墙,管网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紧接着,硬化路面,换大门,按路灯,建车棚,粉刷楼房,小区面貌很快焕然一新。
与此同时,一场彻底解决矿区百姓“吃水难”的硬仗也拉开帷幕。
去年11月中旬的白云矿区,白天温度已到零度以下,然而55公里外的塔令宫水源地,仍然机器轰鸣、火花四溅,工人们抢抓最后的施工条件,努力在上冻前完成塔令宫水源地6公里管网改造工程。
塔令宫水源地是白云矿区三大水源地之一,占整个白云矿区城区供水量的2/3。2015年日供水量应为4701吨,但由于管网漏损严重,使得本就不富裕的水源有四成多浪费在了输送的路上。去年9月,白云矿区协调包钢白云铁矿,由区里和白云铁矿共同投资800万元,对其中漏损最严重的6公里管道进行改造。
冯建云介绍,白云矿区所有小区都没有二次加压系统,地势较高又处于供水管网末端的两个小区经常停水。为解燃眉之急,区里投资80多万元建起500立方米的蓄水池和水泵站,实施二次加压,去年7月底实现供水,解决了30多栋居民的吃水难题。
作为中期目标,白云矿区计划设计建设日生产能力为9000吨的净水厂,一部分净化成自来水,一部分净化成纯净水,同时实施小区直饮水和自助水屋工程,最大程度解决水质问题。目前选址、对接施工队等工作都在加速进行中。
冯建云介绍,引黄入白工程已列入全市水系提升工程中。作为解决吃水难问题的远期目标,白云矿区将跟进引黄入白相关事宜,把引黄入白作为一个辅助水源,再加上现有3个水源地的供应,最终实现双水源供水。届时,白云矿区将彻底解决吃水问题。
一系列民生举措改变群众生活
在矿上当了几十年的工人,76岁的李福昌觉得今年最舒心。李福昌住在白云矿区星光社区,厨房和卫生间大大小小的水桶足有五、六个,“现在白天也经常有水,家里人少的,都可以洗澡了。”过去的生活给他留下深刻的记忆:虽然家家都有水泵,可连做饭的水都不够,在家就更没法上厕所了,“晚上也睡不了个踏实觉,因为从来不敢关水龙头,一听到水声,马上得起来接水。”
李福昌的家暖融融的,老两口穿着薄毛衫,笑容溢在李福昌的脸上:去年夏天,政府给换了钢窗,做了保温层,免费建了车库和小凉房,原来高低不平的路也修好了,还安装了路灯。
短短几个月,全区上下紧锣密鼓,攻坚克难,一系列扎扎实实的工作迅速推进,长期困扰群众的“五难”问题正迎刃而解。
对98栋23万平方米住房实施外墙保温的节能改造;投资3.5亿元实施棚户区搬迁改造工程,并提前启动实施2017年1707户棚户区搬迁改造工作;新开通3对包头至白云鄂博的快速列车,行程时间由4个多小时缩短至2个多小时。月平均客流量达8315人次,是上年同期的2.1倍。车速变了,但票价没变,政府为此一年补贴500万元;白云矿区医院与包头市蒙中医院、包钢医院签订医联体协议,聘请市级专家定期巡诊,并培训当地医护人员,全力推进白云铁矿职工医院托管工作;医养结合的养老院已经规划设计完毕;区内学校与市区名校开展合作办学、结对共建,投资2000余万元实施中小学标准化配套设施建设等工程。
短短几个月,白云矿区的惠民行动广结硕果:率先成为全国首个享用国家数字图书资源的旗县区;率先建成自治区首个智慧城市大数据体验展示中心;率先实现公共区域免费WiFi全覆盖;率先成为自治区唯一向老百姓无行政性收费的地区;率先成为包头市行政审批项目和收费项目最少的旗县区;率先成为包头市唯一实现集中供暖的地区,也是包头市良好天数最多的地区。
目前,白云矿区的综合竞争力、城市美誉度、干部精气神、百姓的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十大惠民兴区工程”
带动新一轮发展
冬日的白云鄂博银装素裹,首届冰雪节的举办搅热这座塞北小城。
1月16日,“情动白云鄂博”草原英雄小姐妹“七个一”系列活动,让来自全国的红领巾小记者,体验了多场红色主题教育和冰雪梦幻之旅。
而就在2016年盛夏,第十一届“包头·白云奇石文化旅游节”突显“开放”和“文化”元素,以空前的规模和档次吸引来自15个省市的200多家展商参加。
遥相呼应的两场“草原盛典”吸引各地游客7万余人次,完成交易额5000余万元。
白云矿区高水平编制文化旅游产业规划,融合草原、矿山、稀土、奇石、边境等文化元素,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和四季旅游。正在建设“草原英雄小姐妹”事迹展览馆、蒙古族传统服饰用品展厅、4D动感影厅等多功能厅,实施生态观光科技创意农业园,种植培育全世界23种丁香及胡杨林,占地1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冰雪运动中心今年开工。
包括白云鄂博矿文化创意产业园、冰雪运动中心在内的十大惠民兴区工程,正带动新一轮地区发展全面破题。
白云矿区区委书记张海峰一语中的:自治区党代会提出,守住民生底线,就是要坚持富民与强区并重,“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归根结底还要靠发展”。
2016年,白云矿区实施5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达93.12亿元,政府性投资占40.3%,是占比最多的一年,亿元以上重点项目达27个,第一产业实现从无到有。
全面加快总投资36.5亿元的包钢氧化矿选矿搬迁及白云鄂博矿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建设进程;投资10亿元的粤电蒙华风电供热等项目快速推进,第二产业实现了延伸循环。
建立内蒙古大宗矿产品交易中心,推进中蒙跨境铁水联运物流项目,第三产业实现领域扩张。
率先在稀土高新区打造“园中园”,在内蒙古科技大学建设矿产品交易大厦,打造大学生“双创”园区,“飞地经济”快速发展。
优生态、抓城建,绿色矿山和“花园式”矿区建设改善着百姓的居住环境。开展建区以来规模最大的城市建设和生态环保工作,投资6亿元,实施了16类51个项目。
2016年,白云矿区共争取到上级各类资金23832万元,同比增长55.6%;融资53448万元,同比增长5.4倍,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看准了的事情义无反顾,定下来的事情一抓到底。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不久前举行的白云矿区委十一届二次会议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坚持实干兴区 重振宝山雄风 全力加快北疆现代化特色精品城区建设步伐。
为实现这一目标,会议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做到“三破三立”:破除“按部就班”思想,树立“超常发展”理念;破除“安于现状”思想,树立“争先进位”理念;破除“依附依赖”思想,树立“开拓创新”理念。
会议号召,采取超常思维,制定超常举措,三步并作一步跳,以人一我十的勇气和胆识,积极抢占发展先机,补齐短板,缩小差距,奋力赶超。
“要坚决守住民生底线和生态底线,不断强化社会保障,积极发展社会事业,要努力让全区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富足、更有自信、更有尊严。”这是白云矿区委始终把百姓放在最高位置的明确表达。
(本版图片均由白云矿区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