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排头兵 |
□宋瑞芳
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性的理念思路和政策举措,为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行动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发展建设的重要内容,事关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高校历来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各种文化思潮在这里汇聚碰撞。当前,国内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各种思想文化彼此交织、相互激荡,新的形势新的任务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从目前实际情况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与近些年高校教学水平、科研水平的快速发展相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跟进不够及时,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重科研轻教学的情况比较普遍。与西方文化对校园的冲击和影响相比,主流声音发声不够,影响不够深入广泛。“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些教师把主要精力用在授业上,对传道有所忽视,对解惑有所漠视,有的甚至把讲台当作自己发泄不满情绪的平台,没有尽到“解惑”职责,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困惑。一些学生求知欲和上进心不足,网络空间占据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表现出很强的功利性,课堂上很难见到求知若渴的眼神;图书馆不再是求知的殿堂,而成了备考的场所;浮躁成了普遍心态,迷茫成了共同困惑。
面对这些问题,教师不是旁观者,也不应是旁观者。教师历来是先进思想文化的引领者和传播者,特别是在思想碰撞和理论繁杂的社会转型时期,教师总是自觉地承担了“传道”和“解惑”的重任。一代先师孔子打破“学在官府”的惯例,率先收徒讲学,把当时为贵族专有的教育拓展到平民,后来的韩愈、欧阳修莫不积极奖掖、提携后进,并以身垂范。到了近现代,更有以蔡元培、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新思想旗手云集的教师阵容,开一代风气之先。
习近平同志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强调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体现在育人育才过程中。这是对教师职业的高度赞扬,更是对教师工作的更高要求。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这个系统性工程中,教师是其中关键一环,承担着重要责任,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排头兵”。
发挥教师在高校思想政治建设中的排头兵作用,需要具备基本认识
要有“全员皆兵”的思想。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看成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不同,但不论哪个领域、教授哪些内容,育人都是共同要求。教师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职责所系,也是教师岗位的优势所在。教师教学活动贯穿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和学生最近,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言行的影响也最直接。
要有“双重身份”的认识。在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进程中,教师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者,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在这个问题上,教师具有双重身份,履行双重责任。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教育者首先要接受教育、改进思想。只有不断提高自我修养,改进师德师风,才能做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和模范践行者,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要从“关键之处”发力。首先,要注重发挥青年教师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天然优势。70后、80后的青年教师与90后的青年学生年龄相近、经历相似,对很多问题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共识,他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方式方法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有着更大的说服力和影响力。教育和引导青年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达到齐头并进、两翼齐飞的效果。其次,要注重发挥学科带头人、老教授、老专家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他们阅历丰富、功底深厚、思想深邃,对很多问题有着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往往能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再次,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要像选拔、关心和培养教学科研骨干队伍一样,整体推进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队伍建设,形成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专业化工作力量。
要坚持与时俱进。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做学生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现在的大学生多为“95后”群体,他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积极自信,但知识体系建构尚未完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成形,社会阅历尚不丰富,情感心理尚不成熟。如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沿用老一套,还是老办法老方式,极有可能处处被动,难以见效。由此,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少喊一些口号,少做一些说教,切实走近学生,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发挥教师在高校思想政治建设中的排头兵作用,需要用好基本方法
用好三尺讲台,发挥“面对面”的作用。三尺讲台虽小,但立德树人责任重大。教师要敬畏讲台,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起责任,在学术规范的前提下倡导学术自由,不能我的地盘我做主,想讲什么讲什么,不负责任地造成学生认识上的偏差、思想上的混乱、态度上的消极。要珍惜讲台,珍惜高尚职业,用心用情上好每一堂课,处处为人师表,用真才实学和人格魅力启发学生、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教师要热爱讲台,教师若心神不宁,学生则心思不定,因而教师要把教学当作事业来对待,潜心于研究学问,专注于教书育人。
用好网络空间,发挥“键对键”的功能。现在的大学生都是互联网陪伴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故而要求我们,既要看到互联网对学生开阔眼界、认识世界方面的积极作用,也要考虑到网络可能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因为很多碎片化信息甚至错误思潮都来自网络。教师要针对这些新问题,迎接新挑战,引导学生客观分析、正确看待网络负面消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客观看待网络信息。
参加社会实践,办好“第二课堂”。高校不是世外桃源,要让学生走出校门,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教师特别是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要帮助办好学生社团,抓好学生创新实践,组织引导学生广泛参与社会调研、西部支教、志愿服务、创新创业、军事训练等各类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拓展眼界、积累经验、提升能力。
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做思想政治工作要避免说脱离实际的“大话”“空话”,平凡人的不平凡人生、平凡岗位的不平凡事迹,均可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好素材。善于把身边的小人物、微事件讲鲜活,使其可亲可信、可知可感。多宣扬这些人和事,青年学生愿意看、能还原、有参照,思想政治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比古今,通晓内外。教育引导学生在国际比较中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在历史发展纵深对比中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成就,这对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在、正确看待国外和国内有着重要作用。比如,为什么有的国家和地区经常会有战争、饥饿、动荡,而我们会高速平稳健康发展。再比如,既要向学生说清楚我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更要向学生讲清楚我们国家发展的机遇和成就,在对比中发现真相,在对比中澄清思想,这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和民族情怀,激励学生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去。
(作者系内蒙古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