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勤:保护好大兴安岭这片宝贵的森林资源 |
| ||
| ||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科学施策、标本兼治、铁腕治理,努力向人民群众交出合格答卷。
听一听我区的全国人大代表和住我区全国政协委员怎么说——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梁亮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张学勤带来了7份建议,这7份建议紧紧围绕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生态建设、民生发展、基础设施改善等生产生活实际。
大兴安岭林区现有森林面积1.26亿亩,除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原始林区和不可及的中幼龄林外,满足森林抚育技术指标的中幼龄面积为6765万亩,还有大量符合人工造林条件的疏林地和符合补植补造条件的低郁闭度林分造林场地。按照森林资源统计数据测算,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具备每年完成森林抚育面积680万亩、补植补造面积79万亩、改造培育造林面积30万亩、人工造林面积10万亩的能力。
“森林经营是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促进森林生长的重要手段,更是推进国有林区改革中守住生态红线、守住民生底线、保障林区社会稳定的支撑保障,建议国家将内蒙古大兴安岭国有林区森林抚育面积从每年525万亩上调至680万亩。同时,建议增加后备森林资源培育任务,包括人工造林、补植补造、改造培育共计120万亩,这样更加有利于保护好内蒙古大兴安岭这片宝贵的森林资源。”张学勤说。
据张学勤介绍,因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原本用于道路建设养护的育林基金,失去了提取途径,道路建设和维护费用没有了资金来源。而林区公路建设存在着路网密度低、干线公路等级低等问题,已严重影响林区生态保护建设和职工群众出行安全,成为林区改革和转型发展的瓶颈,迫切需要维修升级改造。张学勤建议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林区一定的倾斜和支持,将林区自有公路建设纳入林业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工程实施范围,每年投入专项资金,分批对原有公路进行升级改造。
王召明: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大数据支撑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郭俊楼
提到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住我区全国政协委员王召明兴奋地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建立资源环境监测预警机制,开展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试点,出台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制度保障。这让我们看到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魄力与决心。”
王召明连续4年的提案都聚焦草原生态建设,今年,他带来了《关于建立国家草原生态环境大数据的提案》。“在互联网+的时代,要科学地保护和修复草原,就必须重视大数据的应用。在实践中,修复某一块草地,必须掌握某一区域的土壤特性、年降水量、适宜草种等一系列生态数据,这样生态修复才能适地适情,精准施策。”王召明说,生态大数据平台要服务于农牧民的生产实践。例如在内蒙古草原,由于我国畜牧业所需的优质牧草缺口较大,农牧民种植牧草的积极性很高,但究竟该种些什么、怎么种,缺乏科学指导和数据支持,如果建立起大数据平台,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王召明认为,草原生态大数据应包括草原生态修复、生态环境的实时监测;水、土、气、人、草、畜的动态平衡监测;草牧业完整产业链的过程数据,如育种、播种、施肥、收获、储运、草牧产品开发等各个环节。
建立草原大数据平台,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王召明建议,国家应出台政策,支持有一定发展基础的企事业单位建立“草原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广泛收集各地草原的基础数据;政府职能部门要信息互通、数据共享,建立“农林草畜”完整的生态平衡管理模式;鼓励地方政府将大数据作为管理生态系统的手段,实现“用数据决策”,利用大数据建立生态评价指标、生态风险预测预警机制,提高生态综合保护、利用的科学化水平,提升生态保护参与经济发展与宏观调控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