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9日

内蒙古日报社 自治区旅游局
内蒙古的文旅范儿

《内蒙古日报》(2017年3月9日) 10版
呼和浩特市昭君文化旅游区。
呼伦贝尔草原国家公园旅游区。
阿拉善盟额济纳胡杨林旅游区。
包头市五当召旅游区。
鄂尔多斯市响沙湾休闲度假旅游区。
巴彦淖尔市黄河河套文化旅游区。
二连浩特市中蒙跨境旅游合作示范区。
通辽市孝庄园文化旅游区。

□唐永学 周亚军

大众旅游时代的今天,随着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进一步融合,以及休闲旅游时代精神需求不断增加,内蒙古文化主题在旅游景区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提档升级文化内涵景区

内蒙古是草原文明的主要发祥地和承载地,蒙元文化、红山文化、河套文化、契丹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富集的文化资源、独特的文化魅力为这片土地增加了厚重和内涵,也为旅游业尤其是景区的发展提供着不竭的源泉。

自治区旅游局局长魏国楠表示,旅游吸引力实际就是地方软实力最直接的体现,旅游与文化的结合则是提升地方旅游吸引力的主要途径。文旅融合已经成为推进内蒙古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是传承弘扬草原文化的重要载体。

依托文化提升品质是推动内蒙古旅游业提档升级的一种重要方式,内蒙古各地纷纷发掘自己的区位优势定位,以文化内涵为景区提档升级。

通辽市构建科尔沁500公里文化旅游风景大道,将文化景区、自驾营地串联成串,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鄂尔多斯市推动演艺企业进驻旅游景区开展驻场演出,推动工艺美术企业向旅游景区提供特色文化旅游纪念品,推动民俗风情、民族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融入旅游项目和产品。呼和浩特市推动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设施向游客开放,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呼伦贝尔突出绿色草原、兴安林海、蒙元文化三大特色,打造“呼伦贝尔”金字招牌……提升成吉思汗陵、元上都遗址、辽文化遗址开发档次,打造文化旅游精品提升旅游档次,让世界各地游客感受到内蒙古旅游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文化品位。

同时,《千古马颂》、《马可波罗》、《无伴奏合唱》、《呼伦贝尔大草原》、《鄂尔多斯婚礼》、《天骄·成吉思汗》、《阿拉腾陶来》、《契丹王朝》、《库布其》、《森吉德玛》、《黄河水绕着准格尔流》、《灵魂之旅》等一批精品演艺节目,以及草原文化节、草原那达慕、特色冰雪文化旅游活动,草原古都游、蒙古族历史游、民族风情游、红山文化探秘游、辽文化探秘游等多种富有特色的文化主题旅游产品,让旅游文化产品日渐成熟,让内蒙古的知名度享誉各地。2016年,内蒙古接待游客9805.32万人次,增长15.19%,旅游业总收入2714.7亿元,增长20.28%。

加大投资精品文化景区

《内蒙古自治区品牌旅游景区创建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要加快品牌旅游景区转型升级,通过政策扶持、投资引导、推行旅游标准化等措施,加强品牌旅游景区资源整合,以产业融合为载体,不断丰富旅游元素、创新旅游产品和业态、优化产品体系,推动品牌旅游景区转型升级,引导品牌旅游景区由观光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展现内蒙古旅游新形象。

呼伦贝尔市将投资30亿元打造呼伦贝尔草原国家公园旅游区,其中将白音哈达景区、呼和诺尔景区“捆绑打包”作为呼伦贝尔草原国家公园旅游区一期项目创建5A级旅游景区。

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西南部有个花吐古拉镇,这是孝庄文皇后的出生地,如今孝庄园文化旅游区已经成为小镇上最热闹的地方。旅游区续建工程占地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的嘎达梅林纪念馆已完工,白龙湖项目、孝庄园温泉度假村等多处重点项目正在建设中。此外,为了满足自驾游客的需要,孝庄园文化旅游区启动实施了总占地250亩的孝庄园自驾游营地等一系列提质升级项目,改变观光游劣势,积极打造集文化娱乐、休闲度假等多功能的景区。

巴彦淖尔市黄河河套文化旅游区自开展品牌旅游景区创建工作以来,已完成投资3.5亿元,确定了《黄河河套文化旅游区品牌景区创建方案》,明确“三带五区”的总体布局,三带:二黄河观光休闲带、黄河生态景观带、永济渠生态景观带;五区:河套文化观光区、河套文化体验区、河套文化度假区、河套文化养生区、河套湿地运动区。依托黄河河套地形地貌资源及数千年的河套文化,巴彦淖尔聚焦河套古人类文化、阴山岩刻文化、水利文化,通过河套人文情景再现,建成以黄河河套文化品牌为依托的集观光休闲、文化体验、湿地度假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的黄河河套文化旅游区,彰显了巴彦淖尔塞上江南、草原水城的美好景色。

二连浩特市中蒙跨境旅游合作示范区总投资28.2亿元,将建成以“历史的万里茶路,今天的跨境旅游”为主题,展现欧亚大陆桥的古今变化,集购物退税、娱乐休闲、跨境旅游、参与体验为一体的5A景区。目前,国门景区商业广场、旅游景观大道、恐龙博物馆、边民互市贸易区和旅游公路等项目建设都在有序进行。今年,二连浩特市还将加大投入力度,完成自驾车营地建设项目、驿站文化旅游区、游客中心系统建设、景区游憩系统、旅游环境卫生系统等建设。

一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强力推进品牌景区创建,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共补贴旅游发展资金5700万元,下拨地方债券5亿元,带动14个品牌景区和27个精品景区完成投资71亿元。

政府主导打造精品工程

2016年,自治区旅游局推出了“643X”旅游品牌,通过六大口号、四大区域品牌、三级品牌线路对内蒙古的地域文化和资源特色进行了精准的提炼和概括。以这一品牌体系为发端将民俗文化、节庆活动和旅游连成串,推出了一批精品旅游景区和旅游产品。

2017年,内蒙古政府发布《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内蒙古将以建设旅游精品景区、打造红色旅游胜地、规划旅游精品线路为重点,开启旅游精品创建工程。

“十三五”时期,内蒙古将打造包括内蒙古博物院、昭君博物院、蒙牛工业旅游区、伊利——乳都科技示范园、神泉旅游区、敕勒川草原文化旅游区在内的100个品牌和精品旅游景区。全区力争新增4至5个国家5A级景区,5A级景区达到6至8个;新增国家旅游度假区1家以上、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5至8个;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以上的旅游景区2个、100万人次以上的旅游景区10个;构建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精品景区体系。

依托乌兰夫办公旧址、五一会址、满洲里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教育基地、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独贵龙运动旧址等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重点打造满洲里市、乌兰浩特市、武川县、凉城县等红色旅游名城,讲好内蒙古革命故事,建成红色旅游基地。

以文化和自然资源为依托、以消费市场细分为目标,构建跨国、跨区域、跨盟市的三级旅游线路体系,打造100条精品旅游线路。围绕“万里茶道”、寻找成吉思汗之旅、丝绸之路、国际商贸之旅、养生医疗之旅以及亚欧大陆铁路专列游等打造跨国旅游线路,围绕寻找祖国最北方、走西口、草原有约、游牧文化、黄河农耕文化之旅、长城之旅等打造跨区域旅游线路,围绕草原、森林、冰雪、民族风情游等打造跨盟市旅游线路。跨盟市旅游线路,分为自然、文化和专项3大主题,依托自然景观打造北疆天路、冰雪天路、黄河几字湾大漠风情线、大草原、大兴安岭全生态旅游等自然主题旅游线路,围绕游牧文化打造草原马道、蒙古源流黄金线、匈奴探秘、鲜卑溯源、三都深度游等文化主题旅游线路,开发自驾、低空飞行、沙漠探险、农牧业观光等特色旅游项目,打造专项主题旅游线路。

耳边响起驼铃声

□杜鹃

3月7日电视连续剧《大盛魁》在内蒙古电视台开播。2月28日,在呼和浩特市大召举办了开播仪式后,驼队与马队启程,紧随其后是万人徒步队伍沿着当年大盛魁驼队的行走路线,走向大青山深处,再现当年大盛魁驼队启程出关情景。《大盛魁》导演王新民说:“当年一带一路就是这样走出来的。我们团队策划了这次重走驼道,意在促进内蒙古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打造一条茶叶之路黄金旅游线。”

此前,2月25日在回民区段家窑村大盛魁影视城,举办了“重走古驼道,寻梦大盛魁,发展旅游业”的活动,上万人跟随驼队徒步重走一段当年驼道。

合 办

(本版图片均由自治区旅游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