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9日


文艺舞台上的 夫妻双星

《内蒙古日报》(2017年3月9日) 13版

□孟克图雅

栾凤霞、胡宝恩是一对夫妻,也是正蓝旗乌兰牧骑的老队员。上世纪70年代初,十几岁的栾凤霞、胡宝恩怀着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凭借自身的艺术天赋,成为了正蓝旗第一批从农村考入乌兰牧骑的汉族演员。

刚到乌兰牧骑时,语言交流成了他俩儿最大的困难。集体排练、开会学习、同事们互相交流全是用蒙语,而栾凤霞和胡宝恩之前生活在汉族聚居的农村,很少接触蒙语。为了跟上学习课程,这两个人不仅要学习文艺课程,还要从零开始学习蒙语。这样一来,他们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然而,在别人看来很困难的事,栾凤霞和胡宝恩却做到了。通过数年来持之不懈的刻苦努力,他们不仅能用蒙古语和同事们交流,还学会了演唱蒙古语歌曲。

在那个文化生活相对贫瘠的年代,牧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看上乌兰牧骑的节目。为了满足牧民的心愿,乌兰牧骑演员们通常是骑着马、赶着马车奔波在苏木、嘎查、村之间,为牧民送去精彩的节目。栾凤霞和胡宝恩在这种走乡串户送演出的过程中,跟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理论结合实践,再加上比别人多付出了不知多少倍的努力,终于成为了乌兰牧骑一专多能的骨干演员。许多牧民老乡提起这两口子,都能有声有色地回忆起他们的演出,赞许地竖起大拇指。

在离开乌兰牧骑后,栾凤霞、胡宝恩仍然没有离开艺术。他们积极参加旗里的各种演出活动、办培训班,为旗里培养了许多文艺人才。正蓝旗老年艺术团成立时他俩报名参加了。十几年里,他们同艺术团成员一起参加各种演出和比赛活动,获得了多项荣誉,成为了老年艺术团名副其实的骨干和台柱子。

几十年文艺生涯,栾凤霞和胡宝恩把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民族文化事业。如今他俩都已年过花甲,但他们的身影依然活跃在舞台上。他们离不开艺术团,艺术团也离不开他们。这对夫妻用他们毕生的艺术修为,为弘扬地区民族文化事业、建设文化大区和正蓝旗两个文明,发挥着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