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有何重要意义? |
推进“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是农村金融制度的重要创新,有利于盘活农村存量资产,缓解农村抵押物不足难题,对增加“三农”融资以及提高农村土地资源使用效率、促进“三农”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具体就内蒙古而言,一是推进农村“两权”抵押贷款有利于扩大自治区农业融资规模。内蒙古长期以来农村金融供需矛盾突出,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信贷投入有限,农民缺乏金融机构普遍认可的财产及抵押物。而承包地、宅基地、农房是农民最大的财产,长期以来由于法律不支持、产权不明晰,金融机构认可度低,抵押融资渠道不畅。此次试点,可在确保农民权益不受损的前提下将农村“两权”资产纳入融资抵押物范围,有利于充分发挥农村资产融资权能,扩大农业信贷规模。二是推进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近年来内蒙古土地流转规模持续扩大,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职业农民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较快。农户小额贷款、联保贷款等已经无法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需要。通过推进试点,不仅可以盘活土地经营权能,同时盘活了地上附属的生产设施设备、种养物的抵押担保价值,对引导信贷资金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有重要意义。三是推进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有利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两权”抵押贷款,将把农村土地、宅基地和农房的价值进一步放大,有利于调动农户参与确权颁证的积极性。同时将促进完善农村产权评估、流转等配套服务体系,形成更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的各项机制,为下阶段进一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创造有利条件。
开栏语:
2015年8月,国务院正式启动农村“两权”试点工作,自治区有8个旗县区成为农牧区承包土地(草牧场)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有2个旗县区成为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为有效盘活农牧区资产,增加农牧业中长期和规模化资金投入,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和农业现代化,全区各级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因地制宜,积极推动“两权”抵押贷款工作开展,激活了“沉睡”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