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0日


善用批评与自我批评 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

《内蒙古日报》(2017年3月20日) 09版

□于贵明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独特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必须准确把握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实质,善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锐利武器。

运用批评的武器,就要有“自我解剖”的勇气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曾指出,自我批评要一日三省,相互批评要随时随地,不要等小毛病发展成大问题再提。要让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内生活的常态,成为每个党员、干部的必修课。这就是自省、反省、内省,也就是自我解剖。“天天洗脸脸干净,天天扫地没灰尘”。只有无私,才能无畏,才能正视自己身上的毛病,才能指出别人的不足,揭露矛盾,解决问题。要通过反复“照镜子”,把表面的和潜伏的毛病一起找出来。敢于触及自己的灵魂,做到解剖自己不怕严、亮出问题不怕丑、听取意见不怕刺、触及思想不怕痛。只有这样,才能发现自己的毛病,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不留“尾巴”。对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就事论事、讲一半留一半,要敢于挖根源,病根挖出来了,才能防微杜渐。共产党员要有勇于承认错误的勇气,决不能高兴了就承认、不高兴了就不承认,自己有好感的就承认、有反感的就不承认,更不能对我有利的就承认、不利的就不承认。谦受益,满受损。党员干部更要随时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指正,找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实践证明,自我解剖是改造主观世界,把自己思想境界升华到共产主义高度的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在自我反省、自我解剖过程中,经常照照镜子是非常有益的。一个人思想上有灰尘,素颜照镜子,才能看清、看全、看真自己,才有资格、有底气批评别人,批评才容易为别人所接受。要树立问题意识,以坦荡的胸襟、敢向自己开炮的勇气,多讲自己的问题,多讲自己的短板,不遮遮掩掩,不文过饰非。要深入查摆问题,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找问题,有针对性地而不是泛泛地找问题,切忌笼而统之、大而化之走过场。要深挖问题根源,由表及里,由现象看本质,着重从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修养、政治纪律等方面剖析自己,洗污垢、清肌体、醒脑子,实现自己对自己的变革。进一步说,能否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关键在于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能否得到真正提高,也就是说,党员干部应当具有崇高的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有了这样的觉悟和境界,党员干部才会自觉地遵循“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从团结的愿望出发,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才会对自己的缺点错误做诚恳深刻的自我批评,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优良作风就会发扬光大。

运用批评的武器,就要有“互相搓背”的精神

洗澡时,人们为了把自己后背上的污垢搓掉,往往结成对子,互相搓背。政治生活中也需要“互相搓背”,这是党的健身法宝。但是,有的人就是缺乏“互相搓背”的精神,他们奉行的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相安无事少烦恼”“批评自己讲情况,批评别人谈希望”的“老好人”哲学。这是政治上的自由主义,是党性不纯的表现,也是对人民不负责任的表现。毛泽东同志批评这种庸俗作风时说:“自由主义取消思想斗争,主张无原则的和平,结果是腐朽庸俗的作风发生,使党和革命团体的某些组织和某些个人在政治上腐化起来。”共产党不是“老好人”的集合体,而是工人阶级先锋战士的战斗堡垒;真正的共产党人绝不是“老好人”,阿弥陀佛的“老好人”也算不上真正的共产党人。要是非分明,光明磊落,不隐瞒自己的观点。要以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集体的利益为重,凡是有损于这三者利益的言行,都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进行批评。我们共产党人要做到“三不怕”:自我批评不怕出丑、敢于批评别人不怕伤情面、善于斗争不怕打击报复。

在开展批评时,必须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陈云同志指出:“当你去批评人家的时候,要指出人家的根源以及纠正错误的方法。批评的目的并不是出气,主要是在于真正帮助人家纠正错误。一般地说,批评的人有两种态度:第一种是声势洶洶地指责人家;第二种是和颜悦色地说服人家,善意指出犯错误的原因和纠正错误的办法。只有后一种态度,才能使被批评者心服意满,问题才能够真正解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通过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不断洗涤每个党员、干部的思想和灵魂;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需要勇气和党性,只要出于公心、态度诚恳、讲究方法,无论批评还是自我批评都是一剂良药。实践证明,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夸大也不缩小,才能以理服人、以理服心,达到以理求真的效果。“当面锣”“对面鼓”,真诚地提出问题,真心地帮助改正,党组织会更团结,队伍会更和谐。只要不是出于个人目的的打击报复,就要有抛开面子、揭短亮丑的勇气,有动真碰硬、敢于斗争的精神,有深挖根源、触动灵魂的态度。批评过程中,既要谈问题,也要诚心诚意地沟通思想,推心置腹交换意见,从而达到治病救人、防患于未然的效果。对那些执迷不悟、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要坚决整治和查处。有同志提出这么一个问题:自己有缺点错误,能不能去批评别人呢?我们认为,提批评意见的人,其本身缺点错误的有无,并不等于他所提的批评意见的正确与否。判断一个人所提批评意见是否正确,要用客观事实来衡量。因此,一个有缺点错误的人,是可以向别人提批评意见的。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只要是为了党的事业,就有责任向别人提出批评意见。

运用批评的武器,还要创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环境

打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场持久战并抓出成效,要靠导向、靠氛围、靠机制去构筑有利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大环境,让认真严肃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蔚然成风。

以鲜明导向开新风。风气好,关键在导向。要树立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正确导向,旗帜鲜明地鼓励那些坚持原则、严肃批评别人的党员干部,鼓励那些勇于剖析、认真自我批评的党员干部,鼓励那些诚心诚意开展批评、又虚心接受意见的党员干部。当然,敢抓敢管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领导干部,可能会得罪少数人,但会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同时,我们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和制度,要不断完善,不让这类干部吃亏。

以浓厚氛围立风尚。氛围教化人,风尚引导人。要认真贯彻党章规定,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鼓励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允许不同意见的碰撞和争论。要大力营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风气,使大家感到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一种党内生活的习惯,闻过则喜、有过改之、无则加勉。要加强宣传引导,及时宣传各地各部门的好经验好做法,积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正能量,树立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新风尚。我们党走过90多年的光辉历程,能够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因为我们党具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高度自觉,具有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实践证明,什么时候批评与自我批评搞得好、党内生活风清气正,党的事业就蓬勃发展,反之,就会受损失、走弯路。只有坚持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不断增强党组织和党员“四自”能力,才能排除不良影响,保持正确方向,凝聚强大战斗力。

以完善机制作保障。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既需要思想觉悟,也需要制度保障。我们已经有不少严肃党内生活包括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方面的制度性规定和做法,多年实践下来,效果很好,需倍加珍视,继续执行好、落实好。要结合新情况,及时研究总结新经验和新做法,进一步完善促进批评与自我评的制度办法;要通过建章立制,强化制度硬约束,提高制度执行力,把批评与自我批评体现到党内民主生活各方面,使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常态化、制度化;要落实组织生活制度“雷打不动”,把党内制度“当作法律一样坚决执行”。

列宁曾经指出:“我们的任务是要保护我们党的巩固性、坚定性和纯洁性。”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四大考验” “四种危险”,在全党范围内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依靠自身力量发现和解决问题,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一条宝贵经验。让我们每个党员都能够正确地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真正做到批评者不留情面而又与人为善;被批评者闻过则喜而又勇于改正。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党员而言,失掉的是不适合人民需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得到是则自我完善,是认识的飞跃,是素质的提高,是事业的成功和群众的支持。

总而言之,在我们党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增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凝聚力、战斗性的重要法宝。只有善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锐利武器,才能使我们党永葆生机与活力。

(作者系内蒙古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热论

●实践证明,自我解剖是改造主观世界、把自己思想境界升华到共产主义高度的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共产党不是“老好人”的集合体,而是工人阶级先锋战士的战斗堡垒;真正的共产党人绝不是“老好人”,阿弥陀佛的“老好人”也算不上真正的共产党人

●打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场持久战,抓出成效要靠导向、靠氛围、靠机制构筑有利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大环境,使认真严肃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蔚然成风

●只有善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锐利武器,才能使我们党永葆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