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3日

■图闻
环卫一线的维修工匠

《内蒙古日报》(2017年3月23日) 09版
垃圾运输车修好了,司机热情地与杨帅华告别。
带领徒弟一起修车,做好传帮带。

□本报记者 胡日查

高敏娜 摄影报道

一件满是油垢的大衣,脸上一条条黑道道,头顶一盏线帽,脚上铮亮的军用大头鞋反照着亮光,手里拿着大扳手、螺丝刀,从那憨厚的容颜里不难看出他是一个饱经风霜的工匠。他就是已经60岁的垃圾运输车修理工杨帅华。乌兰浩特市建设局绿洁垃圾处理场场长邰宝祥对记者说:“杨师傅可是我们场里的宝贝呀,干机修工已经35年了,一年四季,没一个休息日,100多台清运垃圾的环卫车辆全靠他了。”

杨帅华1982年从部队复员后一直在这里当机修工,从刚开始的三四种十几辆小型垃圾运输车,到现在的大压缩、小压缩、中型五征翻斗、大铲车、单臂吊车、干机扫车、加湿机扫车、大小雪狼清雪机,以及保洁用的电瓶车等10余种百余辆车,每天全靠他和两个徒弟来完成检修。夏季,20多辆转站生活垃圾的罐车来检修时,他必须仰脸躺在车底下,当锤子、扳手接触车体时,带着虫蛆的汤汁滴滴嗒嗒落到他的脸上,和着汗水一并流淌;冬季,本就结冰的地面他一趴就是几个小时。

在多年机修工作中杨帅华还创造发明了手摇助推器,解决了坡路上手推车打滑的问题;改制了钢丝捆绑掃扫和便携式垃圾容装器,减少了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制作了脚踏式千斤顶,解决了重型机械拆卸检修费时费力的问题。

如今,年过六旬的杨帅华仍坚守在检修一线。他说:“咱是党员,又是当过兵的人,当工人就是做工,把工作干好了我这心里就踏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