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4日


中国方案的世界回响
——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载入安理会决议之际

《内蒙古日报》(2017年3月24日) 04版

□新华社记者 班威

日月之行,星汉灿烂。

人类向何处去?这一宇宙之问,在经逢数百年未有之变局的今天,成为世界各国必须共同应对的深刻命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中国给出的响亮回答,展现出中国领导人面向未来的长远眼光、博大胸襟和历史担当。

3月17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是首次载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

中国理念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认同,中国智慧日益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破局:辨明潮流方向

2013年3月,莫斯科的早春,冰雪初融。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重要演讲。他说,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回首以往,人类经历了血腥的战争、冷战的对峙,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巨大的进步。在人类前行的漫漫征程中,理性的光辉艰难却顽强地闪耀。进入21世纪,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平力量的上升远超战争因素的增长,和平与发展这一人类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取代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成为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

与此同时,当今世界正开启数百年未有之变局,“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局部冲突此起彼伏,恐怖主义、难民危机、网络安全、气候变化、重大传染性疾病等非传统安全和全球性挑战不断增多,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不稳定、不确定成为常态……

“当前国际安全环境比二战以来的任何时候都更加动荡不安。”慕尼黑安全会议(慕安会)主席沃尔夫冈·伊申格尔在不久前召开的慕安会上这样判断。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2017年1月18日傍晚,日内瓦城华灯初上。古朴庄重的万国宫大会厅,座无虚席。一场名为“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级别会议,牵动世界目光。习近平主席从历史和哲学高度为世界释疑解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中国已成为多边主义的重要支柱,而我们践行多边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高度赞同习近平主席描绘的愿景。

四年来,从莫斯科到雅加达,从雁栖湖边到西子湖畔,从纽约联合国总部到日内瓦万国宫,习主席在国际国内重要场合100多次谈及“命运共同体”: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提出迈向命运共同体“四个坚持”的实践路径;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阐述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五位一体”路线图;在日内瓦万国宫,深刻、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第71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彼得·汤姆森说,中国所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我而言,这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马丁·雅克认为,“中国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这就是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超越零和博弈,开辟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也是改变世界的伟大创造。”

开拓:体现中国担当

在人类思想和文明史上,中国曾作出过无与伦比的贡献。英国知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说过,“避免人类自杀之路,在这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自古至今,以和为贵、和而不同、万邦和谐、太平和合等思想已深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人类命运共同体,则以新的时代内涵注入,再次成为当代中国兼济天下的历史担当。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呼唤先进理念“解释世界”,更需凝聚行动力量“改变世界”。世界关注中国,会以怎样的力量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会以怎样的姿态展现大国担当。

鲲鹏水击三千里,扶摇直上九万里。四年来,中国从人类共同发展的高度、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担当,扎实推进这一宏伟蓝图的实践。

——新型大国关系、周边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中拉命运共同体、中非命运共同体……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中国首次将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从“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顺风车’”的开放姿态,到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中非“十大合作计划”……真正让“一个都不能少”的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落在实处。

——气候变化《巴黎协定》落槌生效,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称赞中国为协定的达成、巴黎气候大会的成功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十三五”规划中,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践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发展理念。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多来,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一系列重大项目落地开花,带动沿线各国经济发展,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今年5月,中国将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实现“包容和联动式发展”注入新能量。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顺利运行,中国成为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正式成员、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份额升至第三位,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国角色”在全球金融合作中更加举足轻重,国际金融治理体系更趋完善。

一个个致力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扎实行动,讲述着“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的生动故事。正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克拉克所感悟到的:中国与其合作伙伴能够共享和平与繁荣,这就是命运共同体。

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和全球化研究所所长黄靖指出,中国在全球化遭遇阻力和挑战之时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势在必行之举,符合全球化发展潮流。秘鲁总统库琴斯基甚至直言:“中国发展代表着世界的未来。”

共振:汇聚人类力量

纽约,联合国总部广场前,193个会员国的旗帜迎风飘扬。

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阿富汗问题决议,呼吁国际社会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等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继2月10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载入联合国决议后,中国理念的回声再起,在国际社会汇聚起越来越多和平发展的希望和力量。

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主席菲利普·查沃斯说,“从长远来看,世界各国和联合国都会从这一理念中受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人着眼于人类长远利益的远见卓识”。

思想是推动人类发展的先导,是引领历史进步的旗帜。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之所以获得广泛关注和认同,在于其继承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不搞穷兵黩武,抛弃零和博弈,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追求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契合世界各国对于发展的共同诉求,将扩大各国利益的汇合点,在世界范围内激发“最大公约数”。

意大利国际问题专家吉安卡洛·帕纳雷拉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符合人类不断发展的普遍追求,在目前全球发展遇到困难的时刻,更加具有积极意义。

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罗斯·特里尔主编的《习近平复兴中国》一书评价说,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纲领的全球治理体系,展现了对中国和世界各国关系长远发展的战略思考,也给国际格局新秩序的建立带来新动力。

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人类文明进步历程从来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而是在同困难的不断斗争中砥砺前行。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写道:“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

全球局势的“蝴蝶效应”,使得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解决: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可能给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和沿海发达城市带来灭顶之灾;环境污染严重威胁到人类文明的延续……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斗才能实现的目标。中国以自己的发展向世界证明,拥有不同信仰、制度和民族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有序竞争,让共同利益压倒分歧对立,让人类理性选择世界的未来。

“历史是勇敢者创造的。”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演讲中,铿锵有力地再次向全世界宣布,为和平、为发展,中国将与世界同舟共济、携手向前。

(新华社北京3月2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