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8日


“多打一针, 就多一份安心”

《内蒙古日报》(2017年3月28日) 16版

□本报记者 钱其鲁

见到阿拉善左旗巴润别立镇沙日霍德嘎查的防疫员李丰时,他正拿着疫苗注射器,同十几只大绵羊在一个羊圈墙角4、5平米见方的围栏内“斗智斗勇”。

绵羊时而挤成一堆,时而来回蹿腾躲避。尘土卷着冲鼻的羊粪味儿向四周蔓延开来,让人无法在一旁驻足。

李丰在旁边看着,等羊挤在一起时,悄悄靠近外侧的羊,迅速地在羊脖子上打了一针。靠里的他就用左手抓住使劲拖出来,然后把羊脖子按在大腿上打针,看上去很熟练。

李丰今年才25岁,高高瘦瘦,戴一副黑框眼镜,看着很文静,父母是本嘎查的农民。3年前他从内蒙古农业大学畜牧兽医专业专科毕业,先后在区内外几个公司干过。因兽医工作相关人才缺乏,他在外本来发展得不错。后因父亲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无法承担繁重的农活,家里需要他这个帮手。正好嘎查里干了8年的防疫员辞职回家种地去了,他便放弃了外地近万元的月工资,于今年春节回来应聘了防疫员。春秋两季牲畜防疫时就作防疫员服务农牧民,不防疫时就帮家里干农活养牲畜。

“父母只有我一个孩子,没别的选择。反正既然回来了,就得干好。以后把兽医执业资格证考上以后,再开个兽医店,应该还可以。”李丰笑着说。

李丰每打完一针,羊主人李培文就在羊身上涂抹上红色标记,标明这只羊打过疫苗了。李培文说:“他们这个工作很辛苦,灰头土脸的。有他们在,我们养牲畜才放心。”

“我们这个工作确实又脏又累,经常打完针出来,一头羊粪渣,有染上人畜共患病的风险,还极容易被踩踏、踢踹。我有一次在进行牛尾采血时就被牛踢得向后‘飞’了出去,腹部疼了一个多月。防疫员都是临时聘用,一年工资一千五,加上国家按照每只牲畜打一针口蹄疫疫苗补贴两毛到一块钱,全年也就五六千,他们都得自己干点别的增加收入。”说起这行的不容易,干了20多年兽医工作的镇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阿拉腾乌拉最有发言权。

当记者问李丰干这个后悔不后悔,李丰想也没想回答道:“那有啥后悔的,反正多打一针,就多一份安心。”

此时,另一家牲畜需要打防疫针的农民打来了电话。跟我们打了个招呼,李丰便匆匆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