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治沙路上 一直走下去 |
□杨慧
在额济纳旗有这样一对夫妻,提起他们的名字,第一印象就是“植树”。在距离达来呼布镇200多公里的巴丹吉林沙漠西部边缘,他们用15年的时间努力与沙漠抗争,用坚持和行动改善着家乡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他们就是图布巴图、陶生查干夫妇。
“我的家乡古日乃曾经有草场、河流、湖泊,可是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通通变了样。”图布巴图说。2002年,看着自己土生土长的地方狂沙肆虐,图布巴图选择在那年提前退休,和妻子每天骑着摩托车,背着水壶一同走上植树造林的治沙之路。
为了防沙治沙,图布巴图和老伴儿省吃俭用,拿出家里所有积蓄用来购买树苗,加上自己的退休工资,累计投入80多万元植树造林。古日乃地区严重缺水、常年干旱,为提高造林成活率,图布巴图夫妇主动向专业技术人员请教,查阅大量资料,并进行多次试验,最终挑选了适宜本地区种植的耐旱、耐盐碱的梭梭等优良草科植物。为了解决梭梭种植用水问题,图布巴图和妻子到10公里外的深井处,顶着45℃以上的高温,用塑料壶一趟一趟地拉水浇灌。
由于长期野外作业,图布巴图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苍老,面庞被大漠骄阳烤得黝黑,双手皲裂如同树皮。长期的风吹日晒加上不规律的饮食,2010年图布巴图生了一场重病,2次手术后医生叮嘱他要好好休养,避免重体力劳动。可是在家里休养了1个月后,他就又一次回到了绿化治沙的阵地。2011年,妻子因劳累过度患大动脉血管瘤,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这一变故仍没有打消图布巴图治沙的信念,在悉心照顾妻子的同时,仍然奔忙在种树的路上。
“在家养老就可以了,干嘛这么累?”“这么辛苦,值得吗?”多年来,这样的质疑声不绝于耳,但图布巴图“固执”地坚持着。“他放不下心爱神圣的古日乃湖,更放不下自己亲手栽种的这片绿洲。”病床上,妻子懂得图布巴图的坚守。“父亲总是说,这里是我们的家乡,不能就这么被沙子掩埋了。”孩子们也理解图布巴图的坚守。在家人的支持、陪伴下,图布巴图用了15年的时间,在古日乃拉起一道10多公里长的围栏,围封近2000亩荒漠,上万棵梭梭从无到有,苗木成活率达95%以上,绿化率达80%以上,成片成活达到500余亩,硬是在试图扩张的沙漠边缘建起了一道防沙绿色屏障。他的坚持和治沙成果,赢得了大家的尊重,越来越多的人也参与到防沙治沙的行列中来。
今年,阿拉善盟将在城镇乡村之外的区域植树造林搞绿化,大力实施公益林保护、飞播造林、退牧还草等生态工程,促进自然生态大面积恢复,巩固和扩大局部生态环境治理成果。
得知这个好消息后,图布巴图感慨万千:“阿拉善人对绿色的渴望日益浓厚,希望更多的人投入到防沙治沙的队伍中,通过实际行动在黄沙边缘造出一条条‘绿龙’,把风沙困在沙漠里。还能种多少我不清楚,但是我知道,我将在治沙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