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30日


树立正确健康观

《内蒙古日报》(2017年3月30日) 16版

□钱庆文

从一定意义上说,除非老百姓追求健康意识很强,否则,在医疗上再多的投资都是浪费,再好的医改也是枉然。医改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培养老百姓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

培养老百姓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应从多方面着手。首先应强调医疗转向强调健康。生病会给个人和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经济损失,所以才会有“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西方国家经过了3个世纪的摸索和实验,均发现除非老百姓追求健康意识很强,否则在医疗上再多的投资都是浪费。所以,近年来西方国家对于医疗上保险的概念不再是单纯强调过去的医疗保险,而是开始强调健康保险,希望可以将更多的资源用于保持国民健康,用最少的资源去医治疾病。具体来说,西方国家在吸取过去失败的医疗改革经验后,大致朝着两个方向发展:积极的做法是,对于那些能够保持身体健康或者有良好健康行为的国民,以降低保险费作为奖励。消极的做法是,对已经患病的国民予以更好的监管,让病人长期维持在可以接受的健康状态,再通过国家财政或是医疗保险支付来补贴或是奖励供给者。

第二,着力提升国民的健康意识。在生活中,很多人养成许多不健康的习惯,这些行为累积一段时间后,结局就是疾病。如果让这种趋势继续发展下去,修建再多的医院,增加再多的病床也都效果甚微。伴随老龄化的进程,许多人带着不健康的状态进入老年,卫生和养老系统过去做的努力也将事倍功半。因此,医改的当务之急是如何让老百姓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为了让国民更健康,可以对于保持或追求健康的国民予以如降低保费等奖励,唯有如此,才能让医改在提升健康中改革,而不是永远追不上医疗需要的步伐。

第三,国家应该监测健康数据。要达到以上的目标,“十三五”期间如何产生和运用正确的医疗数据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健康状态的掌握,国家必须要有一套监测方案,采取正确又可靠的方法去采集数据,并对数据进一步整合分析,利用分析结果进行决策判断,使得资源的分配更有效率。

医改是一个永远在路上的工程。如果要避免过多的费用使用在医疗上,就必须要加强国民健康意识和避免不良生活习惯。未来分配医疗资源应该要考虑社区或人群的健康状态,通过风险校正来优先奖励能维持或改善健康状态的供给者,这样才能巩固和深化“十二五”医改的成果,更好地把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肯健康内蒙古建设落到实处,让政府、百姓和医疗工作人员三方都不再有挫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