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6日


五原县特色农产品触网俏销

《内蒙古日报》(2017年4月6日) 09版

□本报记者 韩继旺

初春时节,五原县河套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内一派红火忙碌的景象:电商企业的年轻人轻动鼠标从网上收获着一张张订单,物流仓储企业则将线上预定的葵花子、黄柿子、面粉、羊肉、土鸡蛋、红腌菜等特色农产品一箱箱发往全国各地。

“以前拉着鸡蛋到处推销,一颗最多5毛钱,很不好卖。现在网上销售,价钱翻了两番,还供不应求。”五原县和胜乡和丰三组土鸡散养户王金年高兴地说。

2012年,王金年开始在自家门前的空地上散养了1000多只土鸡,生产纯绿色鸡蛋,可销售成了大问题。每天只能自己跑到城里的超市和餐馆推销土鸡蛋,由于饲养成本高又卖不上价,头两年养鸡赔了好几万元。

2015年初,五原启动万人电商培训计划,建起了河套电子商务产业园,为有志通过电子商务创业的人群提供发展空间。王金年第一时间报了名参加培训。之前没接触过网络的他,学起来很吃力。看舅舅有心在网上卖鸡蛋,但因为不懂网络而举步维艰,参加培训的王金年外甥郝恒和培训班的同学组建了一个小团队,在园区开起网店销售“二舅鸡蛋”,每颗卖2块多,鸡蛋卖到了全国各地,销售市场逐步打开。

“现在微信、淘宝和农村电商平台上,一颗鸡蛋平均卖2元钱,去掉成本,一年纯收入20万元。”王金年乐呵呵地说。

据五原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负责人杨正茂介绍,河套电子商务产业园从2015年建园到目前,入驻企业、个体商户226户,培育地域品牌36个,直接就业500人,间接就业2000余人。2016年,产业园网上销售额突破1.3亿元,晋升为自治区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园区还成功创建“河套五原农耕”县域公共品牌,创新孵化“黄河至北”“大漠昭君”“黄金纬度”“玉米加农炮”“晒阳阳”“先蛋先鸡”“二舅农场”等10个本土线上主打品牌,引导传统企业“触电上网”,促进优质农畜产品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土鸡蛋1颗由原来不到1元卖到2元多,红腌菜由1元卖到15元,香瓜更是走出河套畅销全国,部分农产品通过跨境电商,出口欧洲、中东等国家。

目前,五原县117个行政村新建了电子商务服务站点,“乡村货的”快递物流二元配送体系搭建完成,实现快递物流行政村全覆盖,并搭建了全县农产品溯源追溯体系及农产品标准化体系,葵花籽、石磨面、农村猪、土鸡蛋、红腌菜、“灯笼红”香瓜、黄柿子等绿色有机特色农畜产品在全国走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