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为啥偶尔“开小差”? |
在日常生活中,天气与我们息息相关。就连打招呼的时候,不少人也常常用“今天天气不错”来开头。天气预报是很多人每天都要关注的事情,但它有时候并不准确:明明“说好”是晴天,但自己刚出门就被大雨淋了。
气象观测的方法有哪些?
气象观测的方法主要包括地面常规观测、空中观测和天基观测。地面常规观测主要由陆地和海洋观测站完成;空中观测主要由探空气球完成;天基观测主要由气象卫星完成。其中,气象卫星获取的卫星云图,是天气预报中对天气情况最直观的说明。通过卫星云图,预报员可以识别不同的天气系统,并确定它们的位置,进而判别天气系统的发展阶段和演变趋势等。
天气预报是如何形成的?
天气预报的形成过程大致分为5个环节:1.进行气象观测,获得“原材料”。2.收集数据,并绘制成反映天气实况的特制图表,如天气图等。3.分析数据,进而对未来不同时间段的具体天气进行预报。4.国家、省、市气象台通过专线的网络系统,进行双向视频沟通,继而得出最终的预报结论。5.将预报信息制作成不同形式的产品,如文字、图片等,并通过电视、广播等平台传播出去。
说好的晴天在哪儿呢?
准确率是用来评定天气预报是否准确的一个指标。但对于不同类型的天气而言,其预报准确率也不同。对于高温、寒潮等空间影响范围较大、时间尺度较长的天气来说,预报准确率就比较高;对于强降水、大风等发生得比较突然、地域性较强的天气来说,预报准确率就比较低。以降水为例,大气降水在空间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而且由于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其实际落区与预计落区之间也会存在差异。因此,在对大范围降水进行天气预报的时候,局部地区就可能出现漏报或空报的现象。
应该如何看待天气预报?
虽然说天气预报偶尔“开小差”,但常言道:“有备无患”,所以大家还是应该关注天气预报。事实上,天气预报是滚动播出、不断更新的。因此,预报消息越新,其准确率就越高。大家应该做个“有心人”,养成关注最新预报的习惯,并根据预报消息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出行等。尤其在接收到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或预警信息后,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防范,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赵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