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3日


“三全”催生 全域旅游特色化

《内蒙古日报》(2017年4月13日) 08版
冰雪运动游热度不减。
草编博物馆。
标准化滑雪场。 王俊才 摄
当地特色——蒸豆包。 王俊才 摄
休闲采摘游倍受市民青睐。
冬捕。 张阳 摄

“今年,我们把全域旅游开发作为重点工作之一集中攻坚,围绕蛟流河这条主线,星棋式布局景区景点,推动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在兴安盟旅游发展大会上,突泉县委书记屈振年这样描绘了突泉县未来旅游业发展的前景:“从兴安盟旅游层面,着力打造‘京津冀一阿海满’等旅游线上的重要节点和全盟短假休闲旅游目的地。从县域旅游层面,着力打造辽金文化传承基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农耕文化体验基地和生态景观度假基地。从四季突泉层面,根据季节变化,结合县域特点,重点发展休闲采摘游、生态度假游、地质观光游、农耕民俗游、红色追忆游、春州遗址游、冰雪运动游。”

近年来,在致力于“一步一景”,完善“一山两湖三园四址六馆”特色旅游景点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突泉县不断提升全域旅游的服务水平,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完善餐饮、住宿、金融、零售等行业配套建设,构建旅游全产业链,并大力实施“旅游+”战略,将各行业与旅游结合起来融合发展,开发了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农业、旅游+冰雪等系列特色旅游项目,强化全域旅游的要素支撑。

“我们先后成功举办了三届冬捕节、两届环宝石湖自行车赛、四届冰雪节、三届赛银花采摘节和美好兴安突泉站自驾游等活动,在旅游项目上囊括了冰雪体验、美食品尝、休闲观光、摄影采风等活动,极大的提升了突泉县旅游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张泉说,如今周边百姓到突泉品尝传统工艺的粘豆包和远近闻名的六户干豆腐,欣赏地方小戏、泥塑、根雕等艺术作品,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离开时还要买几辫溪柳紫皮蒜和让人爱不释手的步阳草编。

旅游发展的终极目的就是要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在发展旅游产业过程中,突泉县十分注重与推进脱贫攻坚相结合。依托旅游线路,辐射带动沿线、周边村屯发展旅游产业,促进农户脱贫致富。以宝石镇宝城村、永安镇杜乐村为基础,带动群众从事手工编织、制作各式旅游纪念品。打造了品牌——“巧女”,并通过“淘兴安”本地电子商务平台,以及和县内商场、超市合作,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截至目前,已经发展庭院手工制作200户,其中贫困户140户,每户年均增收近万元;依托曙光园区、赛银花园区、突泉镇新生村、水泉镇合发村、学田乡利民村,带动贫困户发展观光采摘游产业。其中,新生村葡萄园区,直接带动农户87户、240人就业,户均年增收1.2万元;以永安镇哈拉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宝石镇宝城村为基础,依托王小二大饼、六户干豆腐、黏豆包、攥汤子等突泉特色品牌小吃,带动农户发展农家乐餐饮业,打造民俗旅游特色餐饮小吃品牌。

下一步,突泉县将继续推行“旅游+农业”,结合培育现代农业和发展庭院经济,加快花卉苗木、有机蔬菜、高品质水果种植等产业基地建设,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采摘、观赏、休闲等旅游服务。推行“旅游+工业”,依托尚德维康、安达牧业、宝润红酒等现代企业,发展企业文化旅游。推行“旅游+交通”,加快长春开安至西巴彦花铁路突泉段项目建设,推进省道309线突泉一阿力得尔三级公路升级改造,疏通全县旅游向北开放新通道。坚持“旅游+互联网”,加快推进旅游景区智慧化建设,实现移动信号、wifi信号全覆盖,着力搭建景区大数据平台,全面分析游客需求,致力提供更有效的服务。同时,不断加大旅游宣传推广力度,打造突泉特色旅游品牌,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引进和培养,为旅游产业长远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突泉县:让每一寸土地点“绿”成金

□胡日查 高敏娜 王喜全 杨杨

“三高”开启休闲旅游精品化

沿着突宝公路驱车前行,来到位于突泉县学田乡境内的杜西沟景区,远远地看到一座古色古香的凉亭,一间间旧式民居和面积为6000平方米的人工湖与自然景色浑然一体。为了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杜西沟景区投资4600万元,建设了1万平方米的停车场,长3公里、宽4.5米的景观路以及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厕所、办公用房等配套设施,喜迎八方游客。

继续前行,在宝石镇宝城村,长达41公里的旅游专线在这里穿村而过。路旁是主体已经完工,正在进行装修的春州辽金博物馆,著名的双城子古城遗址就在博物馆的附近,始建于辽代的古城内曾出土过铁刀、瓷碟、白瓷碗等重要文物。

过了宝城村,就来到了水域面积近万亩的双城湖。在湖对岸,突泉县的温泉滑雪场就坐落在这里,该项目目前已经完成投资6000万元,初级雪道、雪具大厅、接待中心和其他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自古高山屹立,绿水相依。在宝石镇的最北部,就是海拔1392.1米的老头山,蛟流河就发源于这里。老头山不仅有美丽动人的传说,十大美景更是让人流连忘返。层峦叠嶂的主峰、蜿蜒盘旋的长城岭、幽僻寂静的虎石峰、振翅欲飞的雄鹰崖、如火如荼的杜鹃洞、昂首长啸的雄狮岩、奇特嶙峋的卧佛沿、花繁似锦的珍珠梅谷、气势磅礴的云海佛光、寸草不生的条石湖,无不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突泉县在开发老头山景区过程中,注重加强自然保护工作,做到自然景观保护与旅游开发相协调。截至目前,已经完成投资1.04亿元,修建旅游专线41公里、栈道引道3公里、栈道1500米,山门及望火楼主体已经完工。与此同时,突泉县还投资3700万元,进一步完善蛟流河下游,以及杜尔基镇境内明星湖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

在突泉县委副书记、县长耿天良看来,近年来,当地立足资源优势,以科学规划为引领,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高品质服务、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编制完成了《老头山景区总体规划》《杜西沟度假区总体规划》,编制完善《突泉县全域旅游总体规划》。按照多点布局、差异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集中打造包括老头山、明星湖、宝石湖、赛银花园区、曙光园区、新生村葡萄园、革命烈士纪念碑、陶铸办公旧址、胡秉权办公旧址、水泉大泡子事件遗址、农耕民俗博物馆、春州城博物馆、地下综合管廊博物馆、步阳草编博物馆、老头山地质博物馆、微波博物馆在内的“一山两湖三园四址六馆”特色景点,放大旅游资源优势。

“今年,突泉县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推进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杜西沟、滑雪场、宝石湖、老头山四位一体休闲旅游精品区。”突泉县文体广电局局长张泉介绍说,老头山景区在完成山门、望火楼等建设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栈道、观景台、玻璃桥、自驾营地、生态停车场、电瓶车停靠站、电力线路等各项基础设施,开发怪坡、石柱群、石柱湖、十八弯等景点;依托明星湖宗教文化、水域资源、交通区位等优势,谋划建设自驾游基地;依托温泉滑雪场、宝石湖山水优势,开发观光缆车、滑草、滑沙、滑水等娱乐项目;杜西沟景区年内将完成接待中心、水体公园、康体中心建设;挖掘解放战争东北革命根据地、春州城等历史文化资源,完成金界壕遗址保护工程、辽金文化产业园和春州城博物馆、微波博物馆、地下综合管廊博物馆建设。同时,建设生态厕所、临时休息座椅、景区标识标牌、网络信号等服务设施。

突泉县既是百年老县,又是农业大县,在4889.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孕育了以农耕文化为主,红色文化、蒙元文化、辽金文化交织融合的多元文化体系。由于地处大兴安岭余脉,突泉县在地形地貌上呈现出“北山、中丘、南平原”的特点,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这里有山势雄奇、风光独特的老头山、尖山、柜山,有波光粼粼的双城湖、明星湖;还有极具研究价值的上古岩画、有历史上有名的春州城、金界壕遗址,是不可多得的辽金文化遗产;这里的地方小戏、泥塑、根雕、年画、剪纸、草编、特色小吃等元素构成了别有风味的民间风俗,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民间绘画之乡、全国戏曲之乡、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之乡……

近年来,突泉县立足本土资源优势,依托独特的自然景观、珍贵的历史遗迹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累计投入2.77亿元,加快旅游道路和景区景点基础建设,旅游业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性突破。2016年共接待游客24.8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2亿元。

如今,突泉县以突出文化内涵和山水魅力为重点,以“全域旅游、四季突泉”为目标,把旅游这项朝阳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和核心,推进脱贫攻坚的富民产业,推动县域发展的主导产业进行大力培植,与兴安盟旅游连点成线、集线成面,着力打造“阿海满”旅游大环线上独具特色的突泉节点。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突泉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