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瓶颈 补短板 强创新 包头稀土高新区踏上转型进阶之路 |
本报包头4月12日电 (记者 吕学先)前不久,包头稀土产品交易所与亿迈克思(浙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全球最大的稀土产品交易平台和全球最大的稀土磁材交易平台将携手共同开拓国内外稀土市场。这次合作是包头稀土高新区创新交易模式取得的新成果。
2016年6月,包头稀交所的现货发售模式新系统上线。如今,已上线氧化镝等12种稀土氧化物,发展经纪会员15家、贸易会员120家,交易商达1227家,增强了资金、稀土交易的流动性,稀土交易向标准化、规模化、多元化迈出了重要一步。目前,稀交所在库产品货值已超过20亿元,是全国唯一的以稀土实物入货来保障参与交易各方交收的交易所。2016年,包头稀交所实现成交额1366.7亿元,同比增长468.5%;交易量58.05万吨,同比增长154.9%。
包头稀交所的现货发售模式新系统只是包头稀土高新区推进稀土行业供给侧改革、踏上进阶之路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包头稀土高新区稀土产业转型升级的成效可圈可点:仅2016年就新签约稀土项目30个,推动投资10亿元的长荣镍氢动力电池、投资5亿元的希捷环保稀土基催化剂等18个项目开工建设,不断提升着产业集聚度。与2014年相比,稀土产业结构明显改变,稀土磁性材料产量增加1.2倍,稀土合金材料产量增加2.3倍,催化材料产量增长23%,专利数量增加1.2倍,一批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对接国际高端稀土产品市场,填补了稀土产业空白。
强制度供给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动力。2015年包头市被评为“稀土产业转型升级试点城市”后,稀土高新区争取稀土产业转型升级资金4.65亿元,全部发放给40多家稀土企业,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提高了产品竞争力。稀土高新区还出台稀土新材料奖励政策,对稀土永磁材料、储氢材料和抛光材料依据销售额分别给予4%到2%的奖励。
包头市天和磁材公司可以说是最大的受益者。该公司新能源汽车用钕铁硼永磁项目和军工用钐钴永磁2个项目,共获得支持资金6000万元左右。公司总经理陈雅告诉记者:“新能源汽车离不开稀土永磁,也是产业链向下游应用的一个延伸。《中国制造2025》为新能源汽车描绘了一个值得期待的未来,公司想尽快占领这个制高点。”
“制约永磁材料产业链条延伸的瓶颈主要是电镀环节。多年来,由于加工工艺落后和电镀能力的缺失,包头市稀土产品大多处于原料加工等初级阶段,产业链延伸遇到了‘门坎’。”包头稀土与高新技术产业局局长安四虎分析道。
破产业瓶颈,着力补短板。2016年,包头稀土高新区总投资10亿元为企业“量身定制”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可降低磁材企业电镀成本40%以上,促进包头市钕铁硼毛坯就地加工转化率从“零”一步提高到80%以上,形成年电镀1.5万吨稀土磁材的处理能力。目前,基地已完成投资6亿元,一期工程已投产运行,2017年将全部建成。该区还依托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推动与区内稀土企业进行对接,已在钕铁硼真空离子镀膜技术、企业自动化生产改造、稀土高技术项目产业化方面开展合作。
“稀土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还在于创新。”安四虎表示,稀土高新区将加快稀土产业的创新,以国家在包头建立稀土产业转型升级试点为契机,利用包头稀土研究院、中科院、上海交大等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研发成果,策划一批储备项目,吸引各类资金投资稀土产业。同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引进一批拥有自主技术的新项目落户包头,培育新型应用企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更强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