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小学师生的 “科学微电影” |
□本报记者 郝飚
如何让科学实践课更加生动、易于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这个问题,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五小学的师生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答案,那就是将科学实践与微电影相结合。“学生自己动手用DV拍摄科学实践全过程,在拍摄的过程中,主动学习科学知识.通过这样的方法,如今,很多学生都很痴迷于科学实践课程。”说起科学微电影,海勃湾区第五小学教务处主任赵海培颇为自豪。
黄瓜是如何生长的?辅助植物生长的植物生长剂对人体到底有没有危害?顶花带刺的黄瓜是不是喷过激素……在去年年初的一节科学实践课上,讲及黄瓜的生长,台下的学生纷纷提出了各式各样的问题。为了给学生答疑解惑,让他们能够更加清晰直观地了解黄瓜的种植与生长,赵海培萌生了让学生用DV记录黄瓜生长过程的想法。
为此,赵海培带领着学生走进城郊温室大棚、海勃湾区农业科技总站等地,通过实地科学观察,了解黄瓜的生长和植物生长剂的功效。而且,他们还在学校的小花园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起了黄瓜种植实验。这些过程都被学生们拿着DV实时记录下来,几个月的实践下来,学生们还吃上了自己亲手种植的黄瓜。
“经过孩子们的动脑实践、亲手种植,他们当初所提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都一一得到了答案。”赵海培说。同时,他还给学生教授如何使用视频编辑软件,把这个科学实践全过程制作成了时长8分钟的科学微电影。在去年自治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这部名为《顶花带刺的黄瓜》的微电影获得了青少年科学影像展映一等奖。
除此之外,自2012年开始,赵海培和学生们相继拍摄了《我们的垃圾去哪了》《无处不在的辐射》《怪山背后的秘密》等多部科学微电影。在《无处不在的辐射》拍摄过程中,学生们写求助信还成功邀请到北京的一家辐射监测机构全程参与到他们的科学实践中。“在拍摄科学微电影的过程中,我们既学到了很多科学原理,也被科学的魅力深深吸引,这是在书本上体验不到的。”该校五年级学生范志杰说。
赵海培告诉记者,在视频拍摄过程中,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应用技能和科学素养都得到极大提高,能够激发孩子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孩子们在拍摄视频过程中既是导演又是主持人、摄像师、录音师、演员。为了能够顺利完成视频拍摄,学生们还主动学习了Premiere等多款专业视频编辑软件,拍摄科学微电影整个过程让孩子们收获满满。
不止是拍摄科学微电影,近年来海勃湾区第五小学更加重视科学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不仅建成了乌海市首个“科技创新课堂”,而且相继开设了航模、电脑绘画、扎染、科技微电影、桥梁设计等10个科技创新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课程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