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 |
编者按
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就是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而实现共产主义需要漫长而艰苦的努力,那么,我们该当如何践行,去实现这一远大目标呢?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直至通向社会主义。如果忘记了远大理想,就会失去方向,如果脱离今天现实,就会陷入空想,所以,远大理想和现实的追求要结合起来。我们今天的使命就是把正在做的事情做好,这就是既有理想又能脚踏实地的前进。
强调广大党员干部的信仰信念问题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着种种问题,比如精神懈怠、消极腐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究其思想根源,说到底是信仰迷茫、信念动摇、精神迷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指出的: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本刊今日推出特约理论文章,旨在坚定广大党员干部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廓清思想迷雾,排除思想干扰,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
□王传志
当前,有一些现象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在党员、干部队伍中,有的以批评和嘲讽马克思主义为“时尚”、为噱头;有的精神空虚,认为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的幻想,“不问苍生问鬼神”,热衷于算命看相、求神拜佛,迷信“气功大师”;有的信念动摇,把配偶子女移民到国外、钱存在国外,给自己“留后路”,随时准备“跳船”;有的心为物役,信奉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至上,心里没有任何敬畏,行为没有任何底线。这说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保持全党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坚定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
共产主义理想的科学性
社会主义最早是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出现的,这就是空想社会主义。16至19世纪初脱胎于西欧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早期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和利益的表达。但由于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这些学说因而具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如同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成为争取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理论武器。在这一科学理论体系中,马克思、恩格斯指明了人类的未来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并进一步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性质、一般特征和发展阶段。
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于19世纪,它的出现不仅有其思想来源,更重要的是具有其社会历史条件。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历史转折时期。产业革命一方面促进了生产技术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已经发展到剧烈对抗的地步,它周期性地爆发而根本无法解决;它一方面创造出一个富有的工业资本家阶级,另一方面创造出一个贫困的产业工人阶级。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整个人类历史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两个伟大的发现,两个铁的客观规律!从此,资本主义的灭亡不再置于人们的猜想,而被置于顽强的经济事实之上;埋葬资本主义不再仅仅是个别天才人物的事业,而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社会主义不再是理性的发展,而是现实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众所周知,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提出了科学设想:未来社会将铲除人剥削人、阶级差别和阶级对立的经济基础;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实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旧的狭隘的社会分工彻底打破,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不再存在;整个社会是一个“联合体”,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呈现高度的协调与和谐,等等。马克思主义不仅要改变世界、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且找到了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那就是无产阶级。列宁指出:“马克思学说中的主要的一点,就是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创造者的世界历史作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未来社会的论述,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只是指明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总趋势,而不可能为历史的具体演进提供先验的模式、为未来社会规定具体的细节。他们反复强调,未来社会是一幅什么图景,将采取哪些措施,完全应根据那时的历史条件来决定。但是,他们的论述无疑又是建立在严密的科学推论基础上的,具有令人折服的强大逻辑力量,显示出无可辩驳的科学性。
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
共产主义社会是无限美好的。但是,实现这个崇高的社会理想,不能不经过漫长的、艰苦的、曲折的斗争,不能不经历一个将社会环境和人根本改造过来的过程。这就是说,共产主义的理想境界,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马克思、恩格斯曾经预测取代资本主义的未来社会将经历“过渡时期”,经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列宁把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称作社会主义社会,认为社会主义也将经历若干阶段,并提出了“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等概念。按照他们的设想,首先必须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动员和组织群众通过革命斗争取得政权,接着要经过一个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然后再经过很长的社会主义建设,才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历史长河中的暂时反复,并不会改变历史大趋势。社会主义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国际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既有丰富的经验,又有深刻的教训,其中最大的教训就是苏联走上了党解散、国解体、社会改制的歧路。当初,十月革命突破了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可谓“其兴也浡焉”;后来,苏联这个具有70多年历史的社会主义大国竟没费西方的一枪一弹便顷刻倒塌,可谓“其亡也忽焉”。社会主义在发展进程中出现某些暂时的挫折和失败是难以避免的,关键是我们以什么态度来对待。历史证明,只有认真分析困难和挫折发生的原因和教训,并积极探索解决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新问题,才能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把社会主义大踏步向前推进。正如邓小平同志精辟指出的:“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风景这边独好”。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巨大挫折的时候,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得到空前巩固;在资本主义世界出现新变化的时候,社会主义中国却赢得更高的发展速度;在西方敌对势力断言社会主义要从世界上灭亡了的时候,中国向全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的无限生机与活力。
社会主义的挫折和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不改变“两个必然”结论。马克思、恩格斯不愧是历史辩证法的大师。他们一方面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另一方面又谆谆告诫全世界的无产者:“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两个必然”指出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过渡的必然性,“两个决不会”则指出了这一过渡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两个决不会”与“两个必然”,恰好构成了辩证的统一体。它教导我们,要做清醒、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就必须叩其两端:在面对“两个决不会”时,千万不要忘记“两个必然”;在坚信“两个必然”时,千万不要忽略“两个决不会”。如果我们面对“两个决不会”时动摇了“两个必然”的信念,就会丧失根本、迷失方向。当代资本主义对其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和变革,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和新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这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社会主义因素在不断累积、扩大与发展。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为其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新的条件。
坚定自觉地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是在遥远的将来,那么,我们今天是不是只要干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情就行了,不必去谈共产主义了呢?能不能像有的人所说的那样,活在今天就说今天的事情,将来的事情由将来的人去考虑呢?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我们既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也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做好当前每一项工作。”党员干部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既怀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又脚踏实地从当前的事做起,从自己的事做起,把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点亮心中明灯。习近平总书记严肃指出,现在有的人入党、当干部,不是因为信仰马克思主义,不是要矢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而是认为入党、当干部能给自己带来好处,把入党、当干部作为个人或家庭、亲属获取利益的政治资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对共产党人来说,动摇了信仰、背离了党性、丢掉了宗旨,就会失去根本,就可能在“围猎”中被人捕获。在对待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上坚决反对“一蹴而就论”和“虚无缥缈论”。共产主义绝不是“土豆烧牛肉”那么简单,不可能唾手可得、一蹴而就,但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认为那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就不去做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员。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现在做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情,但不能忘记初衷,不能忘了我们的最高奋斗目标。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理想信念作为照亮前路的灯、把准航向的舵,转化为对奋斗目标的执着追求、对本职工作的不懈进取、对高尚情操的笃定坚持、对艰难险阻的勇于担当。
走好脚下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我们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是“传统的”,也不是“外来的”,更不是“西化的”,而是我们“独创的”,是一条人间正道。近些年来,国内外有些舆论提出中国现在搞的究竟还是不是社会主义的疑问,有人说是“资本社会主义”,还有人干脆说是“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这些都是完全错误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始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找到一条好的道路不容易,走好这条道路更不容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我们看准了、认定了,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要始终保持清醒坚定,保持强大前进定力,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扛起肩上重担。“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我们党来自人民、服务人民,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检验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共产党人讲理想信念,任何时候都不能离开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今天,衡量一个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首先要看他是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身为党员干部,就要把为人民服务当作共产党人的天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诚心诚意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悟透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个道理,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脑中,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核心提示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如同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成为争取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理论武器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整个人类历史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马克思主义不仅要改变世界、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且找到了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那就是无产阶级
●他们反复强调,未来社会是一幅什么图景,将采取哪些措施,完全应根据那时的历史条件来决定
●共产主义的理想境界,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历史长河中的暂时反复,并不会改变历史大趋势。社会主义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历史证明,只有认真分析困难和挫折发生的原因和教训,并积极探索解决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新问题,才能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把社会主义大踏步向前推进
●“两个必然”指出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过渡的必然性,“两个决不会”则指出了这一过渡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两个决不会”与“两个必然”,恰好构成了辩证的统一体
●在面对“两个决不会”时,千万不要忘记“两个必然”;在坚信“两个必然”时,千万不要忽略“两个决不会”。如果我们面对“两个决不会”时动摇了“两个必然”的信念,就会丧失根本、迷失方向
●党员干部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既怀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又脚踏实地从当前的事做起,从自己的事做起,把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是“传统的”,也不是“外来的”,更不是“西化的”,而是我们“独创的”,是一条人间正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我们看准了、认定了,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要始终保持清醒坚定,保持强大前进定力,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今天,衡量一个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首先要看他是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身为党员干部,就要把为人民服务当作共产党人的天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诚心诚意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