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区情的战略性选择 ——二论用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凝聚力量建设现代化内蒙古 |
付东梅
新世纪前10年,我区顺应国家新一轮重化工业化趋势形成的巨大市场需求,抓住机遇,推动资源型产业迅速扩张,经济实现了两位数的持续高速增长。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特征集中表现为:能矿资源依赖型、投资拉动型、要素投入驱动型等。这一格局顺应了外部市场需求变化的要求,一定时期内有效推动了内蒙古经济规模的跨越提升,但由于缺乏稳定增长的内在机制,经济发展的抗风险能力较差。内蒙古经济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近年增速放缓的表现,证明了这种经济形态特征的脆弱性,表面看是增长速度下滑,实质上是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所致。新常态下,随着国家经济进入个位数增长阶段,并把发展重心转向调结构、转方式,曾经支撑我区经济快速增长的矿产资源、劳动力、土地等传统要素支撑力度逐步减弱,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内蒙古转型发展势在必行,亟待由“速度效益型”迈向“质量效益型”。
那么, 推动内蒙古转型发展、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力是什么?新的增长点在哪里?客观上要求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新思路和新举措。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转型升级的内在压力,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立足发展大局,在深化区情再认识和总结自身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内蒙古目前发展所处方位,明确了内蒙古发展方向。同时,紧贴目标,强化了内蒙古发展举措。这是自治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结合点、着力点、突破点,更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体现。党代会提出的六大原则明确了发展方向,强调了发展中应把握的关键环节,充分体现了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建设要求。七项主要目标明确了推动我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工作重心,强化了发展目标和对重点工作的整体安排。六大原则、七项主要目标把握住了时代脉搏,明确了内蒙古发展必须处理好的重大关系,找到了今后的发展动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体现了内蒙古发展的客观规律,高屋建瓴地回答了着重发展什么、抓好什么发展的一系列事关内蒙古前途命运的关键问题,具有创新性、系统性、导向性和战略性,是对内蒙古未来科学发展的整体谋划。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既是长远的发展任务,也是当前的行动纲领;既提出了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也明确了当前的主要任务与举措,是我区当前和今后发展的重要遵循和有力保证。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自觉适应形势任务的新变化,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推动经济有质量、有效益的增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
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根本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解决我区面临的深层次发展矛盾的重要选择,更是在新形势下实现“结构性红利”的战略选择。因此,必须以深改革、促转型、扩内需为着力点,把改革的红利、转型的动力、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为内蒙古经济升级版夯实基础,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加大向社会放权力度,切实解决放权不到位不彻底、服务不配套的问题。继续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实施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下转第2版
【核心提示】
●六大原则、七项主要目标高屋建瓴地回答了着重发展什么、抓好什么发展的一系列事关内蒙古前途命运的关键问题,具有创新性、系统性、导向性和战略性,是对内蒙古未来科学发展的整体谋划
●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根本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解决我区面临的深层次发展矛盾的重要选择,更是在新形势下实现“结构性红利”的战略选择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坚持转型升级,实现更高质量的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供给创新,培植绿色经济新优势,提高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