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同行

  1988年,我第一次到大同,先去云冈石窟走马观花,住一夜,再到悬空寺观花走马,都没喝碗浑源凉粉儿,就装起135傻瓜相机打道回府了。时隔整整30年,再来大同,哪怕遇见半截老砖,也要停下脚步,细细打量一番,其他古迹文物就更不用说了。

  大同是山西省第二大城市,是中国首批24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北魏金华,是辽金陪都,是明清重镇;因扼晋、冀、内蒙古之咽喉要道,又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北方锁钥”之称。所以,这片土地,现在就成了磁铁,吸引四面八方的游人,来观光,来探究,来与历史对话。

  民间历来有地上文物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陕西的说法,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大同古称云中、平城,境内文物古迹众多,重点保护单位总计达300余处,其中最驰名的有云冈石窟、悬空寺、华严寺、善化寺、九龙壁等。我们此行第一站,仍选择云冈石窟。与30年前相比,景区不仅扩大很多,而且还新添了各种建筑,游人需经由这些宏大建筑,再过一座新桥,才能到达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石窟前。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西郊的武周山南麓,从北魏文成帝和平初(公元460年)起开凿,一直延续到孝明帝正光五年(公元524年)止,耗时60多年,现存大小窟龛254所,共有大小造像51000余尊。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

  不到云冈,不亲眼见到那小至几公分、大过十几米的刻像,你根本无法想象中国石窟艺术那种精湛细腻与气势恢宏。因造像内容的丰富及其长达1500多年的历史,云冈石窟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云冈石窟不仅是中国石窟艺术史上第一次造像高峰时期的典范,也是世界石窟艺术第二繁荣期的杰出例证,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云冈石窟最惹人注目,同时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第二十窟的露天大佛,即释迦牟尼坐像。此像高13.7米,端坐的佛陀嘴角含笑,眼神熠熠,面容丰满,宽阔的身躯微微前倾,给人以慈祥稳健之感。2008年6月27日,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大同站传递活动中,最后一棒火炬手穆永峰点燃设在第二十窟前广场上的圣火盆,让千年大佛见证重要历史时刻。

  由于游人众多,有些窟前都排着长长的队伍,等一路参观到“西岩绝唱”时,游览时间已所剩无几,只能潦草而为,留下些许遗憾。第二天,我们吃完早点,直奔和阳门,满怀兴奋地登上新修复的大同古城墙。

  大同古城墙位于大同市中心区域,正方形,为明代大将军徐达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在汉、魏、唐、辽、金、元旧城基础上所建,之后,历经600多年沧桑而几近废毁;直到2008年,在时任市长耿彦波的坚持与推动下,城墙修复拉开帷幕。8年后的2016年11月18日,全长7.24公里的大同古城墙全面合龙,并免费对游人开放。

  由马道登上城墙极目四望,震撼之余,我想到了绥远城。

  由于城墙拆除时我还没有出生,所以实在想象不出父母口中那能并排走几辆马车的城墙到底有多宽,如今大同城墙给了我答案。考虑到徒步绕城墙一周太耗时耗力,所以合计后,安排父母坐小火车观光,3个孩子租一辆三座自行车骑行一周,我们几个又兵分两路,一路从东城门往南城门走,一路从东城门往北城门走,最后都回到东城门聚合。

  位于大同市中心区域的大同古城墙,可谓复建如初;古色古香的青灰色包砖,高14米,上宽12米,下宽18米,有主城门4座,东曰和阳门、南曰永泰门、西曰清远门、北曰武定门;城墙上还建有城楼、箭楼、月楼、望楼、角楼、乾楼、控军台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尤其脱离城墙主体而建在城墙四角之外的控军台,更是大同城墙的一大特色。与古城四门相对应的,是4条同名大街,这4条街在古城内中心点会合,会合处为有名的四牌楼,即分别朝向4个方向的4个木结构牌坊。此牌楼1954年被拆除,2012年复建,与四大街上的钟楼、鼓楼、太平楼、魁星楼,以及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九龙壁、关帝庙前上悬“演真楼”的清代戏台等古迹遥相呼应,让昔日古城在今天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漫步在大同古城内,山西唐韵古壁画研究院,魏碑研究院,大德典当行,同人国学馆,恒艺阁,小媳妇凉粉,老大同凉粉儿,还有豌豆面、辣兔头……大同的味道,有历史的,有文化的,也有烟火的,缺一不可。文/高雁萍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
   第02版:聚焦
   第03版:关注
   第04版:资讯汇
   第05版:特别策划
   第06版:人物
   第07版:览胜志
   第08版:秀视界
征稿启事
大同行
额济纳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