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执礼教授(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朝阳糖尿病医院院长):你患的是2型糖尿病,也属于餐后高血糖型糖尿病。有很多糖尿病人,空腹血糖并不高,在糖负荷的条件下也就是餐后情况下,血糖往往升高。这一类糖尿病人,往往自觉症状轻,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数在治疗各种并发症时才被检查出糖尿病。糖尿病的病理基础是,高血糖毒性和高渗性持续损害全身的血管(包括大血管和小血管)以及微循环系统,从而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出现。你的眼底出血,就与高血糖损害眼底的微血管有关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引起的眼部微血管循环障碍所致。视网膜病变实质上是视网膜的微小动脉病变。随着糖尿病的发展,上述微血管的改变,加上血液成分的改变,如血液黏稠度增高,微血管发生阻塞等,会使视网膜组织缺血缺氧,产生新生血管。这种新生血管不同于正常的血管,管壁非常脆弱,很容易出血,一旦出血进入玻璃体,则患者视力可以骤然下降甚至丧失。眼内出血时间久了可以“结疤”,瘢痕组织收缩,牵拉视网膜脱离,导致失明。
以你的情况来说,因糖尿病并发眼底视网膜病变,又导致眼底出血,虽然目前通过手术治疗使眼底出血得到了控制,但如果不能科学系统地治疗基础疾病——糖尿病,眼底出血可能会再次发生,到时你将面临更加严重的后果。还需要提示你的是,由于你以前忽视了糖尿病的治疗,你很可能还患有其他并发症,只是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身体不适罢了。这些隐匿的并发症将严重危害你的生命健康。所以,我提醒你及时做一次全面的糖尿病专业和并发症的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制定出科学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另外,要想控制好血糖、阻断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必须采取科学的、系统的、个体化的治疗措施。我建议你采用“保护胰岛细胞综合疗法”,以达到理想的治疗目标。
近15年来,人们把胰岛素抵抗看成糖尿病的关键性病变,对胰岛素分泌不足重视不够。而实际上,所有的2型糖尿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分泌不足的问题。糖尿病早期阶段,胰岛释放的功能发生障碍,这在血糖和糖基化血红蛋白升高之前就已存在。初相胰岛素分泌的缺失是糖耐量降低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亦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餐时高血糖和血糖波动的主要原因。初相胰岛素分泌的重要意义在于维持正常葡萄糖稳态,减少肝糖原输出,增加肝糖原摄取,抑制高血糖素分泌和脂肪分解。初相胰岛素分泌的缺失或延迟不仅会造成餐时高血糖,还会出现餐后高胰岛素血症。因此恢复初相胰岛素分泌是糖尿病治疗领域上的新概念和新课题,对于控制糖尿病并发症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餐时血糖升高是2型糖尿病最早期的临床特点,对该类型疾病干预越早,控制疾病和改变症程的效果越佳,改善患者预后的可能性越大。从糖基化血红蛋白看,空腹血糖和餐时血糖升高都会影响长期的血糖控制,控制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能更好地控制总体血糖水平。事实证明,在降低空腹血糖同时降低餐后血糖,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及降低糖尿病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典型病例:韩某,男,36岁,身高162cm,体重62kg,患糖尿病多年,因突发急性视力减退、眼底出血需术前降低高血糖来我院治疗。入院时空腹血糖6.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2.3mmol/L,糖化血红蛋白14.2%(正常6.5%),诊断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双眼视网膜病变2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入院后,采用“保护胰岛细胞综合疗法”进行治疗,3周后,每日平均血浆血糖值为[(每日平均血浆血糖值=空腹血糖+早餐后2h血糖+午餐前血糖+午餐后2h+晚餐前血糖+晚餐后2h血糖+睡前血糖)÷7]5.8mmol/L。胰岛素用量从入院时的31单位降至出院时的0单位,并同时停服各种口服降糖药,仅靠饮食和运动即可将血糖维持在理想水平。在血糖达标的状态下,患者进行眼底出血激光治疗,眼底出血得到较好的控制。患者出院后,在医生指导下,始终将血糖控制在达标水平,随访1年,眼底出血再未发生。
糖尿病健康教育
中国医学基金会糖尿病公益宣传项目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