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收获金豆豆

18吨种薯一天就切完了。
机械化播种省时省力。
  □本报记者  赵弘  怀特乌勒斯  摄影报道

  走进武川县上秃亥乡小麻迷兔村,红色、绿色的拖拉机在肥沃的黑土地上分外耀眼,戴着草帽的李志通在初夏的炽热太阳地儿晒得黝黑,汗水挂在皮肤的皱纹边儿上,一笑便流了下来,“去年我这100多亩地种植马铃薯收入15万多,今年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依旧喜人,看这年景应该又是个丰收年啊!”

  说起拥有城市户口、53岁的武川人李志通,头衔可就多了,大学毕业后,当过教师、打工仔、超市老板、商人、农民……这诸多的头衔中,他最喜欢的就是农民,虽然他这个农民是“半道出家”。

  “我2011年才回到家乡决定搞农业的。”这一搞就是6年,第一年由于选择农作物及市场原因赔了个底儿掉。近几年,他调整农作物种植品种、采用机械化耕种、科学种植马铃薯,每年增产增收增效益,腰包鼓了的李志通,陆陆续续买了拖拉机、马铃薯种植机、旋耕机、打药机、收获机。

  “这马铃薯种植机太牛了,同小型拖拉机配套使用,集开沟、施肥、播种和覆土为一体,可一次完成施肥、播种作业。”李志通的马铃薯种植机在前不久深耕过的田地上,来回穿梭,紧张作业,100多亩地一天就播种完毕了。与传统人工播种相比,不仅省工省时,还可降低成本。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10版:文摘
   第11版:悦读
   第12版:公益广告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际新闻
   第05版:特刊
   第06版:地方·旗县
   第07版:文件
   第08版:要闻
   第09版:教育
收获金豆豆
海南区现实版“开心农场”玩得嗨
循环经济示范工程获国家优质投资项目奖
二龙村劳务输出收入达1000万元
临河区贫困户喜获春播补贴
阿鲁科尔沁旗“救急难”基金雪中送炭
扎赉特旗2016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面竣工
攻坚下足“刺绣功” 脱贫织就“幸福花”
新城区创城宣传月活动启动
致富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