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铁皮书柜摆满了各种电工技术类的书籍,一张办公桌铺满了各类电路图纸,一张工作台放置了各样的集成电路板,这就是郭晋龙的“一亩三分地”,为的就是解决钢轨焊接电气设备中所有疑难杂症。这块“田”,他一守,就是36年。
36年前,郭晋龙调到呼和浩特铁路局焊轨段,正式开始了他的电工生涯。刚接触电器设备维修的郭晋龙,连最简单的电路图都看不懂。于是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好电工,干好自己的技术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从自己每月42元的工资里拿出21元,报了电工学习初级班的夜校。郭晋龙说:“那个时候真苦,白天上班,晚上学习。最主要的是,3个月下来,我也没听懂。”为了学到知识,这个初级班郭晋龙又上了第2次,可他还是没有吃透书本上的知识。在第3次开班的时候,郭晋龙又来了。郭晋龙说:“当时那个代课老师说,没见过这么笨的,也没见过这么执着的。破例让我上了第3次。”
同一个电工初级班,郭晋龙上了3次,9个月,风雨无阻。经过系统性学习后,郭晋龙掌握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钢轨焊接电气设备也不断更新换代,从开始的电工技术,到电子技术,再到后来的计算机技术,郭晋龙通过自学不断提高着自己的知识和技术能力。正是他的这种好学与执着,让他成为了领域的佼佼者。
为了攻克难关,郭晋龙查阅了大量技术资料,自己花钱购买研究所需的器件设备。随着研发程度的不断深入,郭晋龙的投入不计成本,越是看到曙光,越是最疯狂,而往往这种关键时刻也最容易出问题,无数次的辛苦实验,都以失败告终。他的心血、付出以及周围人的不理解,让他一度心灰意冷。直到2015年,他终于研制出了钢轨焊缝双频正火设备及正火工艺,在实验成功的那一刻,他无比激动。郭晋龙在回忆这段往事的时候,仍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热泪盈眶。他说:“回想起那个时候,整整5年的心血,所有吃的苦在那一刻都值了。”
目前,国内钢轨焊接生产线已经采用了郭晋龙这项设备及工艺技术。郭晋龙说:“现在我一出门,就坐高铁,闭着眼,感受着这种平稳与速度。我很享受,也很欣慰。”
郭晋龙的成就有目共睹,多次受邀到全国各大铁路局作技术顾问,解决疑难故障。2011年春节,南昌铁路局钢轨列车发生故障,大年三十邀请郭晋龙前去排除故障。可郭晋龙根本就没见过这样的列车,他利用春节放假时间,到处收集资料,了解这种列车的工作原理、技术等情况。假期后的第一天,他立马赶去南昌,直接到现场了解情况,当天就找到了故障原因,3天解决了所有问题,保证了春运客货运输安全有序。
郭晋龙有随时随地记笔记的习惯,每遇到一个问题,就会做好详细的笔记。在郭晋龙手机备忘录中,某年某月某日,遇到什么故障,发生什么现象,如何解决等信息都记录得非常清楚。此外,他还把故障状况拍照或拍视频,一并留存,然后等有时间,再进行详细梳理。郭晋龙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故障维修知识,经过整理,编写出了《中频电源原理与维修》和《GAAS80/钢轨焊接机维修》两本书,提供给同行业职工学习。
在呼和浩特铁路局焊轨段,2006年成立了以郭晋龙命名的工作室。以郭晋龙为科研团队核心,现有团队研发人员20多人,这个团队获得的大大小小的奖项截至到2014年就有66项。郭晋龙指着工作室外挂着的“科技攻关、技艺传承”横幅说道:“这就是我们工作室的核心理念,攻克每一个技术难题,同时还要把这些经验传下来。我快退休了,可我还有一些科研项目在做。搞科研很难,但我会继续下去。”(郭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