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我国“深地”探矿 有了国产核心装备

  据新华社北京6月19日电  (记者董瑞丰)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深部资源探测核心装备研发”19日通过验收。专家组表示,该项目多项指标达到国际水平,部分装备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为“向地球深部进军”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我国矿产资源需求不断增大,但目前的勘探和开采集中在500米深度以内,500米至4000米深度的主体含矿空间尚待勘查。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底青云介绍,解决矿产资源紧缺的重要途径是实施“攻深探盲”。所谓“攻深”是指勘探埋深500米至4000米的矿产资源,“探盲”则是指寻找沙漠、戈壁、植被等覆盖区地下矿产资源。

  “鉴于地球物理场固有的穿透能力,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是‘透视和照明’地球内部的主体手段,是‘攻深探盲’的关键所在。”底青云说,但长期以来,我国大型地球物理探测装备和核心软件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少数国际大公司因市场垄断,要价高昂并开始实施高端产品技术封锁。

  从2013年开始,在中科院和财政部的支持下,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组织国内优势研究队伍,依据矿产资源“攻深探盲”勘探流程中靶区优选、矿区勘查、矿体详查三个层面的技术需求,遴选了卫星磁测载荷、航空超导全张量磁梯度测量装置、航空瞬变电磁勘探仪、探矿重力仪、多通道大功率电法勘探仪、金属矿地震探测系统、深部矿床测井系统、组合式海底地震探测装备8套深部资源探测装备开展攻关研制。

  经过4年艰苦攻关,研究团队从靶区优选尺度实现了航空大探深作业、从矿区勘查尺度实现了陆上4000米深度范围内精细结构探测、从矿体详查尺度实现了声波-放射性-电阻率矿床测井,为我国“地下4000米地球透明计划”奠定技术基础。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草原足球
   第06版:首府观察
   第08版:读友
   第09版:经济
   第10版:小康图景
   第11版:科技
   第12版:生活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
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 统计法实施条例》
全国总工会负责人就学习贯彻《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答记者问
贵州苗族群众欢度独木龙舟节
天舟一号完成绕飞和第二次交会对接试验
我国“深地”探矿 有了国产核心装备
兰渝铁路最后一座隧道 顺利贯通
中国首制20000标箱集装箱船顺利出坞
遗失声明
中长期业绩优异中银基金揽获多项行业大奖
刘伍才同志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