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青城小木屋:老百姓的快乐驿站

温馨如家的青城驿站。
市民在五里营青城驿站买早点。
相约在驿站。
驿站里可口的茶点。
美化后的金地商城。
驿站里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培训后才能上岗。
完工在即的青城驿站。
驿站里有了存取款机。
驿站里文化气息浓。
驿站里的书籍供市民休闲阅读。
干净美观的公共卫生间方便百姓如厕。
  □文/图 本报记者 郑学良 皇甫秀玲 

  5月17日至18日,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纪恒到呼和浩特市调研,在实地考察青城驿站综合体项目建设运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等情况后强调指出,首府既是门面也是名片,要严格执行城市规划,不断改善市容市貌,多方拓宽城市建设资金来源,打造一流首府城市。要进一步在改善城市环境、疏解城市交通、方便群众生活、提高宜居水平等方面多想办法、多办实事,让群众看到新风貌、感到新气象。

  5月9日和5月22日,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云光中在调研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回民区青城驿站综合体项目建设运营情况时,对各区因地制宜、以现代化的设计理念改造建设青城驿站综合体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要继续做好青城驿站综合体建设和管理工作,抓好青城驿站的运营和维护。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探索建设青城驿站新思路,实事求是地根据群众的需求提升驿站的服务功能,为人民群众提供舒适、便宜、优美的生活环境。

  近年来,由于基础薄弱,城市面积、人口激增等因素带来的公厕短缺问题日趋突出,街道上设置的公厕数量不足和布局不够合理,特别是旧城区、城中村、城乡接合部旱厕多、环境卫生差,如厕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随地便溺问题时有发生,成为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优秀旅游城市目标的不和谐音符。

  今年,在自治区70年大庆来临之际,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提出了建设3067座功能齐全、风格各异的青城驿站和公共卫生间的思路。建成后,彻底改变首府公厕少、档次低和布局不合理的现状,从根本上解决影响城市环境和市民生活质量的突出性问题,也为首府增加了一道彰显城市文明的亮丽风景线。

  功能齐全很便捷

  从今年5月份开始,途径五里营的市民会发现,原先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的空地上,多了几座小木屋,周围绿地花草环绕,四面风景宜人,走进这座漂亮的小木屋发现不但有公厕,还有书籍和自助取款机等,这就是一座多功能的青城驿站城市综合服务体。

  当一波又一波的市民走进这座小木屋体验时,所有人的心都会被眼前的温馨服务融化掉。累了可以在这里坐下来歇歇脚,饿了渴了还可以吃点茶点、喝杯咖啡,同时还能缴费、存取款、免费上网、给手机充电,休闲时间还可以看书、读报……除了这些便民服务设施外,更少不了为大家提供方便的卫生间,这个外形时尚、服务功能齐全的温馨居室小木屋,诠释着青城驿站城市综合服务体的便民内涵。

  其实,青城驿站城市综合服务体给市民带来的不仅仅是便捷服务和如厕方便,更重要的是它带来了生态环境的改变和城市文明的提升。对此,首次光顾五里营小木屋的居民王建光老人感触颇深:“谁也想不到,曾经这里是一个特别脏乱差的地方,多家废品收购站的安营扎寨让这里成为随意倾倒便溺的大垃圾场,短短几个月时间,玉泉区对这里的废品收购站进行了清理,拆除了临建、违建,平整地块,实施绿化,新建了笼式足球场和小木屋,把过去的废品收购点,变成了一处集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城市综合服务休闲广场。我们每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玉泉区环卫局副局长刘宏伟说,今年年初,首府开展城市综合整治提升行动以来,面对城市环卫基础设施落后的老城区,玉泉区以厕所革命为契机,大力推进公厕建设项目,在城区内建设一批外形美观靓丽的智能环保公厕的同时,率先在烧麦一条街西口路南、锡林公园、秋实景峰汇旁边,以及锡林南路碧海云天洗浴中心门前、西顺城街清真南寺对面的空地上,建设了呼和浩特市首批70多座小木屋式青城驿站城市综合服务体,里面设有男女卫生间、第三卫生间、母婴室,并附带超市、休闲茶吧、24小时ATM机、充电站、温馨小书屋。5月底,这些小木屋陆续投入使用,满足了市民和游客的不同需求。整个辖区以“一厕一景”为指导思想,从景观、文化、功能多方面提升设计理念和建设水平,把青城驿站建设与实施街景改造、提升周边景观环境结合起来,对驿站周边绿化、道路均进行了改造升级。在破解老城区长年无公厕困局的同时,有效弥补了城区环卫公共设施落后短板,也为城市文明树立了新标准,增添了新的靓丽名片。

  其他各区也正在努力打造城区驿站示范亮点,赛罕区按照 “一驿站一特点”的要求,在金地商城广场西北角建造了一处具有蒙元风格的青城驿站样版,内设男女卫生间、刷脸厕纸发放器、wifi、环卫工人休息室、便利店、小件寄存、失物招领、邮件包裹代收点等,极大地方便了市民。驿站建设同时对使用20多年的金地商城破损路面、房屋建筑等进行了整体改造,将其提升成为蒙元文化风格,让金地广场的面貌焕然一新。

  目前,赛罕区根据每300至500米可见一座公厕的要求,本着“就高不就低、能大不建小、功能能多不少”的原则,在山丹便民市场、师大西墙等地开工建设青城驿站266座,提升改造42座,完成沿街商户和单位内部厕所开放使用及指示牌252处。

  此外,赛罕区非常注重长效管理,实行“33241”精细化管理模式。第一个3是指一个驿站有3个专业人员管理,第二个3是指采用3班倒轮换工作机制,24是指确保每一个驿站实现24小时开放、24小时不间断服务,1是指相近区域内一定数量的驿站设立1名巡视督查员,不定时巡视督查各驿站保洁管理人员的保洁质量和设施使用情况,做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确保每一个驿站管理有序、干净整洁。

  新城区在山水小区和二环路交汇路口附近,采用高起点规格设计,高标准建设管理,高质量按期完工,高配置投入使用,精心为民打造了一座欧式风格的青城驿站,驿站内设有男女卫生间、第三卫生间、母婴室、便民超市、书报亭、休闲吧、手机充电站、智能快递、手机自助缴费、垃圾智能分类回收、免费wifi等便民服务设施,多角度为市民提供方便。另外,增设了环卫工人休息室,微波炉、电水壶、急救箱、针线盒、更衣室等,被群众称赞为新城区最美驿站。

  目前,新城区在新体育场、游泳馆、北二环快速路BRT公交车站、70年庆典活动会场周边和城区主次干道等重要节点位置,开工新建欧式风格和现代风格的青城驿站综合服务体70座,并在一些屋顶建造绿色草坪,努力使整体建筑与周边园林绿地形成相呼应的景观。

  回民区配合绿化带内的整体风格,在通道南北路、新华西街和成吉思汗西街两侧绿地,建造了青城驿站城市综合体示范亮点,“木屋”与“绿带”相得益彰,与周边环境完美结合,形成城区新的靓丽景观。建成后的青城驿站内部设有男女独立卫生间、第三卫生间,并附带工具间、管理室、环卫工人休息室等功能室,并合理利用剩余空间,设置淋浴间、报刊亭、咖啡屋、ATM机、便利店等便民服务设施。

  记者从呼和浩特市城管行政执法局了解到,今年,首府按照市委、市政府“数量服从需要,内容服从需求”的要求,以城区道路500米范围建设一处,在城区原有公厕329座的基础上,增建青城驿站和智能环保公厕1135座;同时动员沿街各单位对外开放、回购租赁、提标改造解决公厕1603座。到6月底,全市可供群众使用青城驿站及智能环保公厕共计3067座。呼和浩特市及各区政府、城管、环卫等相关部门,本着方便群众生活、提高城市宜居水平的宗旨,拿出啃硬骨头的劲头,精准发力,向着环境脏乱差开刀。几个月来,经过市有关部门和各区的共同努力,一处处杂草丛生的城市空地绿化美化成了街心花园,一座座废旧单位场所变成大公园,一个个垃圾场、拆迁空地变成绿草环绕的城市综合体广场。

  如今,走在青城的大街小巷、公园绿地中,你会看见许多风格各异的青城驿站,这些各具特色的驿站,不仅是一个方便居民如厕、干净整洁的地方,更是一个体现以人为本、亲民爱民服务理念的场所,市民们在感受这座城市如厕变化的同时,更感受到了城市文明魅力的提升。

  细节服务常刷新

  细心的市民会发现,好多街巷或单位附近多了一块用中蒙文写有“楼内卫生间免费使用”的小牌子,这是呼和浩特市在加强城市青城驿站和智能公共卫生间建设和运行中,完善辅助功能的一部分工作内容。

  为进一步增强公共卫生间的服务功能,规范城市公共卫生间内部设施标志设置,呼和浩特市按照相关设置标准,结合地方特色,制订下发了《关于规范设置公共卫生间内部标识的通知》,对城区内各类公厕内部设施提出了具体设置要求,包括各类设施标志内容、文字(蒙汉英)、格式布局、颜色、材质、设置位置等,并附参考图样,力争做到规范、统一、醒目、易识,进一步实现便民、惠民这一服务宗旨。

  呼和浩特市城管部门还绘制了呼和浩特市公共卫生间分布图,用不同颜色和形状的标志,标明了城区现有公厕、沿街开放公厕和拟建青城驿站、环保便捷智能公厕等各类公厕的具体位置。让市民和游客在查找公共卫生间时一目了然。另外,还设立了公共卫生间清晰明辨的引导识别标志,充分体现了便民的人性化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共设置公共卫生间标识导向牌500多块、内部卫生间对外开放标识牌1000多块。

  设计制作了“掌上青城”APP公厕查询地图软件,市民利用智能手机下载该软件,便可一键查询到附近的公共卫生间位置。位置图标分为绿色和红色两种,绿色代表固定公共卫生间,红色代表移动公共卫生间。

  此外,为解决广大驾驶人员如厕停车问题,呼和浩特市城管局联合呼和浩特市交管支队,对全市范围内现有公厕周边进行实地勘察,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不影响交通、不在主干线路、符合施划条件的公厕附近设置了如厕临时免费停车泊位,目前已经设置完成如厕临时停车位110多处。

  长期运营有制度

  为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文件精神,保质保量完成今年各类城市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和后期运作的长效管理,城管部门相继制定下发了各类推动设施建设进度、规范建设标准、保障运营效果的建设方案与建设指导性意见。

  依据《呼和浩特市城市综合服务体(青城驿站)和公共厕所提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工作部署要求,分项起草制定了符合建设要求的《新建城市综合服务体和水冲公厕工作实施方案》《便捷式移动公厕设置工作实施方案》《公厕厕所提标改造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和《城区沿街单位卫生间对外开放工作实施方案》等4个子方案,针对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情况,对每项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倒排时间节点,明确相关责任人,建立高效运转办公工作例会制度,全面有序推进青城驿站城市综合体和智能环保公厕建设工作。

  为进一步规范公共卫生间建设标准,保证建设质量与建设效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结合呼和浩特市公共卫生间建设类型,制定下发了《呼和浩特市公共卫生间服务功能及配套设施建设标准指导意见》《青城驿站功能设置指导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对公共卫生间建设标准、厕位设置、配套设施设置等方面做出详细规定,要求各承建部门严格按照《意见》要求执行,以强化公共卫生间内部设施、设备配置为主,从推广智能化洁具及人性化设施配置出发,充分提高公共卫生间服务档次,打造生态、智能、人性化公共卫生间,确保公厕建设规范、有序进行。

  此外,适时出台了《呼和浩特市公共卫生间运营管理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城区环卫设施日常运行管理标准,明确管理职责,确保投入使用的公共卫生间正常开放、文明作业,满足群众如厕和便民服务需求。《方案》以服务设施标准化、服务流程规范化、服务细节人性化、服务质量优质化的公共卫生间服务标准,明确公共卫生间的目标任务和管理责任,严格落实各项管理规定及管理人员行为准则;落实保洁、安全、设备和档案管理制度;明确公共卫生间开放要求、运行资金补贴及日常管理监督考核标准;有效推进公共卫生间管理工作规范化、精细化、长效化。另外,针对公厕屡遭破坏,严重影响公厕正常运行的问题,设立专门执法队伍,实行每日公厕破坏报送工作制度,与各区环卫部门、市委秘书四处形成联运机制,定期开展打击破坏城市公共设施违法犯罪行为联合整治行动,保证各类公共卫生间及综合体投入运行后做到长效管理,能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一个长久的舒适、整洁、环保的如厕环境,达到提升首府公共服务设施的整体建设与服务水平的目标。

  目前,为确保城市综合体发挥其多功能作用,能够长效有序地进行管理和使用。各区立足本区实际,根据标准要求正加紧研究和制定后期的管理和维护方案。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10版:小康图景
   第11版:科技
   第12版:生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草原足球
   第06版:首府观察
   第08版:读友
   第09版:经济
青城小木屋:老百姓的快乐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