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葡萄种植为脱贫致富托了底

  □本报记者  王塔娜

  近日,在松山区初头朗镇孤山子蔬菜水果营销农民专业合作社,记者遇到在大棚里忙碌的刘富忠。种植冷棚葡萄以来,刘富忠从最开始的零基础到现在已然成为了葡萄种植专家,松土、施肥、浇水、栽植、定干、剪枝,样样都在行。

  “我种植了冷棚葡萄,2016年效益相当可观,2个棚共4亩多地,纯收入达到了2万多,再加上年底分红,一年纯收入达到了25000元左右。”刘富忠兴高采烈地说。通过搞冷棚葡萄种植,2年的时间他不但成功脱了贫,还摇身变成了致富先进户。“再过几个月,等到7月份左右,这些葡萄就可以拿出去卖了,今年估摸着收入比去年要多。”

  初头朗镇孤山子村是赤峰市松山区资产性收益扶贫的受益村之一。全村598口人,其中贫困户180户,经过2014、2015年生态移民搬迁,已实现大部分贫困户脱贫,但还剩下40户108人。

  2014年开始,借着“三到村三到户”扶贫政策的东风,孤山子村通过村党支部牵线、合作社筹资、贫困户入股的办法,种植冷棚葡萄。目前,合作社累计投入资金315万元,流转土地135亩,建设冷棚70个,栽植葡萄8.8万株,入社贫困人口93人,一期栽植的葡萄实现销售收入20万元,户均保底分红2000元,32户贫困户稳定脱贫。

  孤山子村村主任、合作社负责人朱学军说:“合作社采取每年给入股贫困户分红的方式,保证贫困户的收益率不低于12%,并确保分红不低于5年,就算5年后贫困户不再入股,棚体也归贫困户所有,以此保证贫困户投资不受损失。”

  村民于文琴说:“我们家4口人,孩子他爹患有残疾,干不了活,每年种地收入也就1万元左右,还得供两个孩子上学。2014年我拿着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后,前后分了两次红,一共5000元。”

  “今年我们正在建设10个暖棚,暖棚效益高,暖棚葡萄的价格能达到10元一斤,比起冷棚葡萄,足足高出了一倍。通过冷暖棚项目的全覆盖,2017年9月底前我们村将实现全部脱贫。”朱学军充满信心地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10版:要闻
   第11版:教育
   第12版:观察·包头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特刊
   第06版:地方·旗县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主题宣传
   第09版:出彩
【导读】
以铁的决心铁的措施推进专项整治 带动巡视“回头看”整改工作取得突破早见成效
高举巡视利剑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自治区对12盟市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大检查
打造流动创博会
激发各族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
葡萄种植为脱贫致富托了底
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