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中蒙俄生态专家齐聚天龙考察荒漠化生态修复节水成果

  在2017年6月16日举办的内蒙古国际荒漠化防治科技高峰论坛上,内蒙古天龙生态环境发展有限公司作为一线生态建设者,其17年绿化石质荒山的集成技术和节水成效引起与会嘉宾的浓厚兴趣,众多嘉宾表达了前往天龙生态建设区的强烈愿望。

  6月17日,该活动成行,天龙生态修复实践与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圆桌会议在大青山南坡天龙治理区召开,来自中、俄、蒙三国生态专家及包头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包头市林业局副局长李福荣、包头市农牧局副局长韩国仁、包头市农牧局生态环境学博士张新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依·佐恩及夫人,蒙古国草学会ZUMBEREL VANGUR教授、BYAMBAA DASHDELEG教授,蒙古国国家草学会会长德道日力格苏仁,中国科协原副主席、中国沙漠及沙漠化领域研究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刘恕,原国家计委自然资源考察委员会副主任、钱学森沙产业基金会副理事长、荒漠化治理研究专家田裕钊,原内蒙古大学教授、著名生态学家刘钟龄等就“生态修复与防治科技”的主题展开热烈研讨,天龙生态用17年时间让荒山变绿洲的实际成果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俄罗斯科学院佐恩院士表示,天龙生态针对西北干旱地区生态修复的两大科技创新成果,是促使俄罗斯科学院来华取经的直接原因。首先,不浇水保存活的乡土树种是极为大胆且成功的尝试;其次,了解保证真节水高生长的节水体系也是此行的重点目标。

  天龙生态董事长崔贵明透露,天龙生态从西北干旱荒山、干旱荒漠、干旱沙地等困难立地条件中,把历经恶劣气候却依然健康生长的“乡土树”,请进了生理实验室、定向组培间及种苗扩繁厂。通过科学的引种、驯化、扩繁,把乡土树变成了一片又一片干旱旱不死、高温热不死、低温冻不死、野火烧不尽的乡土林。目前,天龙生态的乡土林已遍布西北地区困难立地荒山及重点区域,在只靠雨养的条件下实现了成活率95%以上、年生长量15厘米以上的突破,且比传统造林成本节省50%、抚育成本节省70%,是内蒙古西部、甘肃、宁夏、新疆、西藏、青海等不同区域、不同荒漠、不同气候、不同土壤条件下均可蓬勃生长的优质种质资源。

  此外,天龙生态依靠以色列智能滴灌水肥一体化硬件+天龙生态精准灌溉数据控制软件,已实现水肥利用率与植被生长率的人工操控。在此系统下,水肥的利用率和吸收率大幅提升,在水耗仅为从前30%的条件下获得5倍于从前的生长量,为西部生态修复提供了节水肥、高生长的生态样板。

  在此次会议上,“中蒙俄生态科学交流机构”正式成立,该机构作为中蒙俄三国首个研究生态修复及科技创新事业的交流平台,将在未来的生态建设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10版:要闻
   第11版:教育
   第12版:观察·包头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特刊
   第06版:地方·旗县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主题宣传
   第09版:出彩
成昆铁路复线花龙门至彭山段通车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先进典型为镜 做合格党员干部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
天舟一号进入独立运行阶段将择机释放立方星
莫尔吉胡同志逝世
自治区商务厅深入贯彻落实全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暨对外开放工作会议精神
陈旗税务局并蒂花开共创佳绩
遗失声明
中蒙俄生态专家齐聚天龙考察荒漠化生态修复节水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