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记者手记

制图:苏昊
  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我区现有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俄罗斯4个人口较少民族,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的10个旗(市)、57个苏木(乡、镇)的231个嘎查村。据人口较少民族监测统计,截至2016年6月,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10个旗(市)总人口234.66万人,其中人口较少民族14.6万人。231个聚居村总人口17.69万人,其中人口较少民族7.41万人。

  国家和自治区高度重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2001年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开展以来,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成立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旗(市)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切实把扶持工作落在了实处。

  据统计,“十二五”以来,自治区按照《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11-2015)》提出的总体目标,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统筹各方力量,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和聚居地区的资金投入。据统计,2011-2015年,我区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9个旗(市)累计得到各类扶持资金25.81亿元,其中,民族工作部门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4.87亿元,实施项目1156个;发展改革部门投入预算内资金1.86亿元,实施项目203个;扶贫部门投入扶贫资金6.53亿元,扶持项目的投向辐射到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生产生活、增产增收各方面,极大地促进了人口较少民族经济社会发展。

  从最初设立人口较少民族试点村到现在的整村推进,从最初提出的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四通五有三达到”扶持目标,到现在的“五通十有”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实现“一减少、二达到、三提升”,随着国家和自治区对人口较少民族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区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优势特色产业得到加强,教育、卫生、医疗等社会事业不断发展、民族文化得到较好的传承。

  “十三五”时期,自治区进一步深入推进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继续在加强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加强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和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保护与发展、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加大投入,着力补齐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发展短板。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加大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扶持力度。我区的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在国家、自治区、人口较少民族所在地区的大力扶持和人口较少民族群众不懈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口较少民族必将享受到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实现与全区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目标。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国内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王莉霞会见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副会长吴清焕
6月25日
内蒙古党报联盟第一次协作会议召开
创造了4个全国第一的“明安图星”
呼和浩特队主场大胜
项目扶持惠泽人口较少民族231个聚居村
包头至伊尔库茨克国际航线开通
鄂温克旗40个嘎查实现“五通十有”目标
关于对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推荐人选进行公示的公告
记者手记
拟推荐上报的全国第六届道德模范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