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通辽市被评为“无毒市”,但受国际毒潮泛滥和我国毒品违法犯罪活动进入持续活跃期的影响,近年来,通辽这座发展中的城市也没能逃脱毒品的“魔爪”。数据显示,2013年全市登记在册吸毒人员数为381人,在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2014年增加至886人,2015年增加至2202人,截至目前已达到2600人,打击毒品违法犯罪刻不容缓。
毒害不绝,禁毒不止!
通辽市委、政府对禁毒工作高度重视,将禁毒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通辽市委副书记、市长郝茂荣对全市禁毒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坚持严厉打击,绝不允许泛滥。市委、政府制定下发了《中共通辽市委员会、通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禁毒工作的实施意见》(通党字【55】号),全面提升禁毒工作整体水平。
全市禁毒部门始终保持对毒品“零容忍”的高压态势,在打击犯罪、预防宣传教育、禁毒社会化管理等多方面工作中开创了通辽禁毒历史先河,实现了有效遏制通辽毒情发展蔓延的目标,为维护通辽市社会治安稳定作出了贡献。
严打
实现毒品案件打击效果最大化
全市禁毒部门始终坚持以打开路、合成作战,通过综合施策、重嫌必检、群众举报等措施对毒品违法犯罪展开了凌厉攻势,毒品案件打击屡创佳绩。2014年以来,全市共破获涉毒刑事案件236起,其中破获公安部督办毒品案件7起,公安厅督办毒品案件14起,毒品刑事案件起诉率达到100%;打处犯罪嫌疑人358人;缴获毒品19.35千克;摧毁了以通辽为主要终端消费地的多级贩毒网12个,打掉5人以上贩毒团伙6个,斩断了辽宁、河北、河南、湖南、四川、广东等地流向通辽市场的贩毒渠道;查处吸毒人员2318人,其中新发现吸毒人员2132人,对所有涉毒人员一律登记造册;强制隔离戒毒213人,得到自治区戒毒局的充分肯定。2015年“万人计划”完成比例位列全区第一,2016年公安厅对盟市绩效考核综合成绩排名全区第一。
2016年,在侦破公安部2016-883号网络贩毒案件中,禁毒支队全员参战,历时近5个月,辗转六省七地,行程数万公里,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缴获毒品4.5千克,该案是目前我区破获的缴获毒品数量最大的网络贩毒案件。
严防
开创社会化禁毒宣传教育新模式
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全面铺开。自2016年“6.27”工程全面启动以来,通辽市禁毒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市教育局等14个部委制定下发了《通辽市贯彻落实〈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规划(2016—2018)〉实施方案》。打造了以通辽市蒙古族学校、科尔沁区第四中学、开鲁县第一中学、奈曼旗第一中学为重点的4所自治区级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和6所盟市级毒品预防教育示范校,有序推进禁毒教育基地、长廊、园地建设步伐。5月9日召开了全市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推进会,对今后一个时期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安排部署,从教育系统层面压实了工程建设各项任务,力争做到2017年“6.27”工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全覆盖。
开创新媒体+禁毒宣传新形式。建设“通辽禁毒”微信公众平台及“通辽禁毒”腾讯微博,并制作了印有二维码的蒙汉双语展板,结合通辽地方特色增加关注度。通辽市禁毒委员会办公室联合通辽市教育局大力宣传“中国禁毒”微信公众平台。截至目前“中国禁毒”微信公众平台通辽关注人数达30008人,位列全区第一;参观《中国禁毒数字展览馆》人数达73827人,位居全区前列。
组建自治区首支禁毒志愿者联盟队伍,成立通辽禁毒志愿者协会。在2016年“6·26”国际禁毒日当天,通辽市成立了由内蒙古民族大学志愿者协会、水滴公益等24个团体,共3000人主动发起的禁毒志愿者联盟队伍,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丰富多彩的禁毒宣传活动。2016年12月正式成立通辽禁毒志愿者协会,实现社会化禁毒工作实体化运行。
严管
完善禁种铲毒、禁制毒品管理机制
加大禁种铲毒工作力度。全市各旗县市(区)从旗到村(社)逐级签订责任书,深入推进禁种铲毒工作,共铲除非法种植罂粟23930株;加大禁制毒品管理力度。制定下发了通辽市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工作方案,全市各地就易制毒化学品企业的管理、仓储、使用等情况开展自查活动,未发生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制毒渠道案事件。
严控
夯实禁吸戒毒工作基础
全面启动社区戒毒(康复)“8·31”工程。通辽市禁毒委员会办公室联合通辽市综治办、民政局等11个部委制定了《关于推进落实通辽市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通知》,现已初步建成了15个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全市社区戒毒人数达到416人,填补了吸毒成瘾人员无社区戒毒治疗场所的空白,目前有11个工作站已开展自治区级“绿洲家园”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申报工作。通辽市全体禁毒民警将继续肩负做好全市禁毒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不移打赢禁毒人民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