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阿拉善盟:展开“天蓝水清地绿”新画卷

贺兰山保护区生态恢复成效显著。
阿拉善右旗北漠沙产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大棚,工作人员正在采摘黑果枸杞。
阿拉善盟
金沙苑葡萄种植基地。
  ◎文/图 内蒙古日报记者 刘宏章 阿拉善日报记者 徐爱翔

  尽管是冬季,但踏进阿拉善,从巴丹吉林沙漠到曼德拉山,从贺兰山到腾格里沙海腹地,从居延海湖畔到黑城脚下,最吸引人眼球的是那片片灌木林带,层层叠叠披满植被的生态绿洲。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这为阿拉善建设生态文明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近年来,阿拉善盟在生态建设和保护上,提出“把阿拉善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功能示范区”的功能定位,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保护优先”的林业发展方针,围绕“以人退带动沙退”的生态建设思路,采取“以灌为主、灌乔草相结合,以封为主、封飞造相结合”的林业治沙技术措施,形成围栏封育—飞播造林—人工造林“三位一体”的生态治理格局。一个天更蓝、草更美、空气更清新、环境更优美的生态链正在凸显!

  通过生态文明建设,阿拉善森林覆盖率增加至7.65%,活立木总蓄积量达到595万立方米,森林面积、资源总量实现双增长,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如果用一种色彩诠释近年来阿拉善关于生态的总体规划,那就是绿色。以盟府巴彦浩特为例,一年间,丁香生态公园、贺兰山万亩草原生态工程、沙生植物园陆续投入建设,切实让居民感受到绿色发展的巨大魅力。如今,在向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新征程上,一幅天蓝地绿水净的生态文明建设美丽画卷正在阿拉善大地徐徐展开。

  新理念——奋力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的璀璨明珠

  记者走进额济纳旗黑城遗址,只见城墙上的积沙少了许多,城门前的沙梁也不见踪迹,3500亩林地上的9万多株梭梭随风摇曳。在“时代楷模”苏和的带动下,近年来这里已有约300多户牧民开始种植梭梭,至今已成功抢救天然梭梭林3000亩,人工种植梭梭6万多棵,在漫漫沙海中造出一片小绿洲,不仅改善了黑城附近的生态环境,还有效地保护了黑城遗址。这惊人巨变,正是阿拉善盟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缩影。

  近几年来,根据阿拉善盟委、行署的生态战略部署,重点推进特色林沙产业、重点区域绿化、治沙造林、林业资源保护恢复4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兴林富民工程,生态文明建设写下了浓墨重彩之笔。

  作为祖国生态防线的前沿,阿拉善地区生态环境的优劣,不仅直接关系到本区域各族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更关系到西北和华北广大地区的生态安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守好一方碧水蓝天,既牵系阿拉善人民的福祉,更维系着子孙后代和民族的未来。

  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及阿拉善盟委、行署提出“把阿拉善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功能示范区”的生态发展定位,阿拉善盟生态文明建设从此有了更清晰的努力方向。在更高起点上把宝贵的生态资源保护好、发展好,让阿拉善山更青水更绿,这是新时期阿拉善人的追寻目标。

  “十三五”期间,阿拉善盟将依托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完成林业生态建设任务500万亩,森林覆盖率增长1.2个百分点,3165万亩国家级公益林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质量显著提升,重点城镇外围基本形成较完备的防护林体系。创新林业发展模式和现代林业管理体制,建成肉苁蓉、锁阳、黑果枸杞“3个百万亩”产业基地,产业体系框架基本建成。城乡人居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低碳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十三五”以来到目前,全盟已完成林业生产任务370.19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39.295万亩,飞播造林91万亩,封沙育林3万亩,退化林改造19.9万亩,森林抚育17万亩。

  新举措——改革激发生态文明建设新活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要实现这一美好愿景,必须按下绿色发展“快进键”。阿拉善盟清醒地认识到,过去粗放发展的老路已经走不通,必须主动转方式调结构,实现发展模式的绿色转型,着力协调好经济与环境的关系。

  保护环境与促发展相协调,污染减排与调结构相促进,环境治理与惠民生相结合……按照“保护生态、适度开发、收缩转移、集中集约”的总体要求,阿拉善盟立足城乡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发展潜力,在做好加法即增林扩绿的同时,还积极做好减法,控制开发强度,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调整完善“两带一区”工业化城镇化格局、“一心四轴”城镇发展格局、“三带七片”生态安全格局,引导各类生产要素按照主体功能优化配置,推进形成主体功能清晰明确、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空间发展格局。

  在工业领域,阿拉善盟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管理,建立直报制度,及时掌握重点耗能企业能源使用状况;在建筑领域,健全行政主管部门监督和市场监管系统管理联动机制,逐步形成对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和施工图审查、工程质量检测等各方主体和机构动态管理机制,严格执行新建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制度,确保新建居住建筑执行65%和公共建筑执行50%的节能设计标准;在交通节能方面,积极推进节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速淘汰高耗能的老旧汽车,降低运输企业燃料能耗,加大车用油改气推广力度,目前已实现100%公交车使用天然气的目标;在社会公共领域,加快推进清洁能源的普及和推广工作,推进以“节电、节水、节油”为主题的公共机构节能活动,促进节能降耗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增强全体公民节能的责任意识,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节能降耗的良好氛围。

  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在加强监管的同时,阿拉善盟围绕天蓝、地绿、水净的目标,实践探索如何赢得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巴彦浩特先后建成3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并向国家、自治区实时传输数据。机动车排气检测在线监控中心,可及时为公众提供车辆尾气情况和超标处罚信息的查询和尾气定期检测信息。阿拉善盟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姚雪峰说,作为“环保人”,要把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学习的重中之重,切实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转化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具体行动。在今后的工作中,全盟环保系统将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守发展、生态、民生“三条底线”,严守空间、总量、准入“三条红线”,以补齐生态环境短板为抓手,以提升环境质量为主线,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和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强化生态环境风险管控,按照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示范区的功能定位,为筑牢祖国北疆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美丽与发展共赢、建设美丽阿拉善、创建文明城市做好保障。

  新思路——沙产业让沙地披绿农牧民增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阿拉善盟生态的持续好转,绿色发展的红利也日益凸显。生态文明建设绿了城镇、美了乡村,林业资源持续稳定增长,林业产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各项林业惠民政策的逐一落地,林业生态保护建设和发展林沙产业让更多农牧民参与到了造林生产、森林管护中,就业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初冬时节,在位于阿拉盟盟府巴彦浩特城西十几公里处的名贵药材肉苁蓉的科研示范区——阿拉善宏魁苁蓉集团的沙生植物园,只见一片片梭梭林迎风而立。阿拉善宏魁苁蓉集团党委书记任存福告诉记者,该园接种了不同来源、不同存放年限、不同存放条件和不同处理方法的苁蓉种子。由于苁蓉为依附植物,因此它最好的“伴侣”是梭梭树。

  “梭梭的根系非常发达,种上3年后,我们用机械在距离梭梭树约0.5—1米的距离打一个直径30厘米、高度0.8—1米的坑,放进土肥和肉苁蓉种子,诱导肉苁蓉寄生在梭梭树发达的根系上,汲取营养和水分。”任存福兴奋地向记者介绍着梭梭与肉苁蓉连接到一体的“秘密”。在梭梭树发挥防风固沙作用的同时,其根部高价值的中草药肉苁蓉,给梭梭树种植户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过去家里几代人都是靠放牧为生,一年辛辛苦苦只能落个温饱。现在政策好了,种植梭梭政府还给发补贴,梭梭接种肉苁蓉,收入翻了番,既改善了草原生态,挡住了风沙,还为牧民们提供了一个收入稳定、长期致富的好产业。”在阿左旗巴彦诺日公苏木苏海图嘎查牧民杨贵兵一家起早贪黑,忙乎在自家的7000多亩梭梭林里。穿梭在梭梭林中的杨贵兵满脸笑容,他扛着铁锹径直走到一棵梭梭前,轻轻刨开表层黄沙,一颗苁蓉已慢慢露出了头尖,顺着根部继续往下挖,整株肉苁蓉大体可见。杨贵兵一手握着肉苁蓉上端,一手握着下端,用着巧劲,慢慢将整根鲜嫩的肉苁蓉拔了出来。

  “看,这根肉苁蓉应该差不多有3斤重,这样的品质不做任何加工,光是卖鲜苁蓉,一根就能卖个200多块钱呢!”杨贵兵笑着说。多年来,邻沙而居的苏海图牧民在长期与风沙的抗争中,正转变思维努力把沙漠生态劣势变为资源优势,由治沙转向用沙,向沙漠获取财富。

  如今在阿拉善,像杨贵兵一样的农牧民通过走淘沙致富路,实现增收致富的不在少数。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阿拉善盟禁牧区70%左右的牧户从事沙产业生产经营活动,沙产业收入占纯收入的三分之一。在推进生态建设中,阿拉善盟积极培育发展以肉苁蓉、锁阳、沙地葡萄、黑果枸杞等为主的特色沙产业,向沙漠要绿色、要效益。先后启动了梭梭肉苁蓉、白刺锁阳、黑果枸杞“3个百万亩”林沙产业基地建设,率先在阿左旗巴彦浩特、吉兰泰、乌力吉等9个苏木镇实施了百万亩梭梭苁蓉产业基地建设工程。“十二五”以来,阿拉善盟人工梭梭造林规模达到270万亩、接种肉苁蓉54万亩,白刺产业基地围封复壮面积达到200万亩、接种锁阳19.5万亩,精品林果业种植达4.8万亩,全盟荒漠化、沙漠化面积实现双减少,分别比2009年减少3880平方公里和5620平方公里。

  “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打造国家重要生态功能示范区,打造国家重要沙产业示范基地,依托国家重点林业工程,完成生态治理近5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65%,建设林沙产业基地近300万亩,全盟近3000万亩的国家重点公益林得到有效保护,自然年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7.3%……这些成绩的取得,就是阿盟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实例。”阿拉善盟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君来告诉记者,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美丽”两个字,让林业人对未来工作既充满希望又倍感责任与压力。阿拉善作为生态脆弱地区,要建设生态宜居环境,使天更蓝、水更清、大地更美丽,就要持续加大生态保护与建设力度。作为林业人,我们将着力打造国家重要生态功能示范区、国家重要沙产业示范基地,以“3个百万亩”林沙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依托国家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全面开展国土绿化和防沙治沙工作,为把阿拉善打造成为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的璀璨明珠而奋斗,为构建绿色阿拉善、美丽阿拉善而努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影像力特刊
   第06版:特别报道
   第07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8版:公告
   第09版:地方·旗县
   第10版:教育
   第11版:文摘
   第12版:悦读
阿拉善盟:展开“天蓝水清地绿”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