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赤峰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民警于得洋正忙着备课。下个月,他将在公安部刑事技术协会举行的培训班上,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刑事警讲授心理测试(测谎)技术。
作为国家刑事技术心理测试(测谎)专家,于得洋经常到全国各地授课、指导案件,也有不少同行通过电话或网络向他请教。“远学任长霞,近学于得洋。”这是10年前,当地公安系统流行的一句话。于得洋多次被评为赤峰市司法战线先进个人、优秀党员,荣获过自治区优秀人民警察、公安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引领示范作用超越赤峰地区,向全区乃至全国辐射。
于得洋17岁初中毕业当兵,35岁转业后开始学习心理测试技术。“2000年,刚去广州学习时,连电脑开关机都不会,引得南方同行嘲笑。”他回忆道。如今,作为我区唯一的心理测试专家,其出色的业务技能和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的授课方式,令学员崇敬钦佩。
于得洋回忆说:“当时计算机还不像现在这样普遍,而心理测试技术是计算机与测试仪高度结合的技术,我就自费学习计算机,然后以同事为被测对象,反复练习。”
不论是普通案件还是重特大案件,不论测试时间与案发时间相隔多久,不论现场是否还保持原始状态,于得洋都要亲临现场,亲自询问当事人,准确掌握第一手信息。每个案件测试结束,他都写“备忘归纳”,至今已写出了50余万字的测试总结。他还15次在《测谎》杂志发表论文,得到同行肯定。
业精于勤,于得洋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用到了学习上,学习与测谎技术有关的心理学、微表情、肢体语言,每天收听收看重要新闻,阅读文学、历史、社会等方面书籍。自学获得法学本科学历后,他又考取了律师资格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我争取把自己变成一个杂家。”他说。
心理测试是一种新型技术,也是刑事侦查手段中的“最后一招”。为使心理测试作用发挥到极致,于得洋创新“基准参数测试”的传统测试法,将嫌疑人“写数字法”变成“写汉字法”,使“基准参数测试”的成功率提高到98%。创新“认知GKT出题测试法”,改变了案发现场暴露后,测试人无法出测试题的窘境和无奈。加上预审学、心理学、谈话艺术的巧妙运用,使心理测试功能达到最大化。
专业从事心理测试19年,于得洋参与自治区内外公检法办案机关的各类疑难、重大、复杂案件1409起,测试犯罪嫌疑人1512人,凭此项技术破获的案件117起,有8案8人被判处死刑。
曾经,一名张姓犯罪嫌疑人心理防线被摧毁后,忽然往后一撤,跪地上给他磕仨头,说:“我不跟别人交代,我得跟你交代!”“亲和力是第一要素。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也契合了新时代文明执法、规范执法的要求。”他说。
作为一名具有34年党龄的老党员,于得洋希望自己能多培养一些年轻人,让这项技术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各类案件侦破中充分发挥作用。但学刑事技术意味着要吃苦,所以少有人愿意学习。“有一个年轻刑警跟我学了不到一个月,说啥也不干了。”最近几年,经常有人跟他说这样的话:“还是你一个人?那将来可麻烦了!”这让54岁的于得洋深感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