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孝善+互助”让林西县 贫困老人老有所养

  □本报记者   徐永升

  初春时节,来到赤峰市林西县林西镇,一股浓郁的孝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常胜村的德孝文化墙,河沿村的孝善文化主题广场,冬不冷村的新二十四孝文化长廊格外引人注目。这些景观以漫画、图片等形式,将孝善文化与脱贫攻坚工作融合在一起,让人耳目一新。而在统部镇曹家屯村互助幸福院里,低龄老人们照顾着高龄老人们的饮食起居,从烧炕到做饭再到陪着唠嗑,每一个细节都让人体会到抱团互助养老的温情。

  在林西县贫困人口中,一半以上是60岁以上的老人,如何让这些老人在生活上有保障、精神上有寄托?县里在精准脱贫“兜底”基础上,创新“孝善共助养老+互助幸福院”的扶贫模式。孝善助老基金让贫困老人手里有钱花;互助幸福院,让贫困老人身边有人帮。县扶贫办主任赵光明说:“这两种养老扶贫模式,都融入了儒家孝善互助的精髓,让扶贫工作注入了人文关怀和文化力量!”

  在林西镇河沿村贫困户李友生家,在帮扶干部宋明宇的见证下,老人的两个子女各拿出300元生活费交到老人手中,兄妹二人还和驻村工作队签订了“孝善共助”扶贫工程承诺书。按照协议规定,根据贫困老人的子女数,子女们要每季度为父母认缴200元到400元不等的赡养费。赡养费到位后,镇里每季度再从“孝善共助基金”中提取100元,对每位老人进行奖励补助。

  “儿女们孝顺,镇里还给补助,这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心了!”李友生老人很满足。这笔总额达16.8万元的基金,是由干部、企业和社会各界捐助的善款。目前,林西镇已有354名贫困老人享受到7.08万元的助老补助。镇里配合“孝善共助养老”,还相继开展了“德孝之家”评选、道德讲堂现身说法、创建孝心示范村等一系列活动。帮扶干部宋明宇感慨,“子女尽孝、社会尽善,如今孝善文化给乡村带来了一股尊老、敬老的文明新风。”

  互助幸福院的睦邻文化与孝善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新林镇太平村幸福互助院, 65岁的步秀林和72岁的肖玉两位老人是院里的义务院长。每天清晨起来,他们第一件事就是看谁家的烟囱没冒烟,没做早饭是不是病了?如果有生病的老人,他们就会在第一时间送到医院救治。每到镇里集市开市的日子,步秀林总是开着自家电动车去赶集,为院里老人买菜、捎药。老步说,院里的64位贫困老人互帮互助,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2016年开始,林西县按“集中居住,分户生活,统一管理,互帮互助”的方式,在贫困户集中的村子建幸福互助院,安置60岁以上的贫困老人入住。在十二吐乡西山根村互助幸福院,中心公园里杏花初绽,25栋造型别致的房子围园而建,50户贫困老人家里均实现集中供暖,上下水齐全。院里还建了浴室、超市和文化室,生活、娱乐都方便。每到夜幕降临,老人便扭起欢快的秧歌,满脸都是幸福的笑容。

  在西山根村幸福院里,集体的22亩果树和4栋温室大棚,每年能给老人们带来4万元收入。更让老人们高兴的是,每家的屋顶上都安上了装机容量为2千瓦的光伏发电板。这种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能正常运行25年,可为老人们带来每人每年1600元左右的光伏发电收入。如今,“互助幸福院+光伏”养老模式已在全县推广,全县已建互助幸福院52处,安置贫困人口999户1588人。

  政府兜底给养老扶贫筑起最后一道防线。西山根村幸福院义务院长燕凤林算了一笔账:现在老人享受的低保、煤补、粮补、养老金等加在一起,每人每年平均收入近5000元。去年,县里把9741名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五保救助范围。还设立2.05亿元脱贫产业基金,为2万多名贫困人口每人提供1万元产业基金支持,其中就包括9923名贫困老年人。贫困老人把产业基金入股到企业或合作社,每年每人有1000元以上的分红。“基金+低保”的兜底模式,让贫困老人吃上了一颗定心丸,养老再无后顾之忧。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际新闻
奋力书写建设亮丽内蒙古的呼伦贝尔篇章
“孝善+互助”让林西县 贫困老人老有所养
“中国梦 信青春”五四主题活动举行
呼和浩特队主场惜败
保护候鸟我们在行动
永恒的真理 时代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