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中国智能养猪第一人

  □本报记者  皇甫美鲜

  实习记者  于小舒

  水蓝色的围墙映着蓝天和一簇簇白云,满院子的鲜花绿树中露出一排欧式的小阁楼,大门上方飘着一面五星红旗,这个外观像度假村一样的地方,却是一个养猪场。

  一谈起养猪场,人们的直观感受免不了冠以“脏乱差”这样的标签,而随着记者对内蒙古朋诚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深入采访,现代智能养猪彻底颠覆了我们的认识,干净、整洁、绿色成了这里的代名词。这个“不一样”的养猪场自然有个“不一样”的养猪专家,这位养猪专家便是霍刚。

  “世界养猪看中国,中国养猪看朋诚!”这是霍刚2003年企业创办之初给自己定下的目标。2012年,他又瞄准时机投资1.4亿元,占地300亩,在察右前旗三岔口乡,建成世界一流、中国最好的全自动智能化原种猪场,同时建成养猪研究所和猪科技文化馆。同年10月14日直接从英国引进原种猪680头,是自治区首家从国外引进英系大白原种猪的种猪场,也是中国最大的英系大白核心原种猪场,现存栏基础母猪2500头,年出栏优质种猪5万头,可为乌兰察布市200万头生猪养殖提供优质种猪。2017年,公司又新建了院士工作站种猪研发繁育基地,现母猪存栏达3700头,年出栏猪10万头,其中种猪3.5万头、生猪6.5万头。

  霍刚说起猪来滔滔不绝:“你看我们的猪就像模特,精神焕发。每头猪的耳朵上都装有一个芯片,这个芯片会记录这头猪所有的信息,包括采食量、饮水量、睡眠时间、疫苗注射情况等,我们在手机上就可以监测到每头猪的健康状况。”他边演示边说,“从圈舍建设到采购设施,都是世界最先进的标准与设备,你看有德国种猪电子饲喂站、美国奥斯本种猪性能测定系统,丹麦的智能化产床和保育舍等设备。”目前,该猪场通过“云”输入、大数据分析,进入现代智能化高端养猪平台;智能养猪模式的开启,降低了成本,节省了人工,“朋诚”目前仅有员工19人。

  为了获得先进的猪场建设理念和经验,霍刚用10年的时间走遍了国外的60多个国家200多个猪场和国内的500多家猪场,在总结猪场原有生产工艺和建设方法的基础上,融入了自身对于猪场在内蒙古高原地区建设的想法,近20年的时间完成了40余项技术改造,申请了20余项专利技术。

  “你发展好,周围的村子也能跟上沾光。”三岔口乡十六号村村民杨建军笑着对霍刚说。入户、进猪圈、给猪诊断……60岁的霍刚每走进养猪户都是如此。在杨建军的院子中,看着猪栏里刚出生不久的10只小猪崽,霍刚提醒着小猪断奶的最佳时间。杨建军听得津津有味,他高兴地对记者说:“听了霍刚的养殖技术培训课,帮助特别大,过去土办法养猪,也就养三两头,现在养十头八头还比过去省事儿。”

  三岔口乡党委书记郭玺宝说:“从2015年开始,每年不是我们聘请霍刚,就是他主动提出来科技培训,能提供的服务,他都会提供。”据了解,霍刚不仅培训贫困户,还提供仔猪,给予经济帮扶,还通过自己常年养猪得出的经验为猪诊病。这些年来,他累计为养猪户义务出诊3000余次,治疗生猪6万多头以上,直接为养猪户挽回经济损失达500余万元。

  “一个人富不算富,带动群众一起富才算富。” 企业发展了,霍刚扛起了社会责任,他把“发展绿色生猪产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依托科技创新,助力精准扶贫”贯穿在公司发展的每一个时期。2016年和2017年公司共提供仔猪12000头,带动集宁区、三岔口乡、玫瑰营镇、商都县玻璃忽镜乡等130多个贫困村,贫困户1500户,实现脱贫人口3000人。今年4月,朋诚公司又与察右前旗三岔口乡十四号村委会签订了整体脱贫合同,提供30万帮助建设集体经济,计划年底全村脱贫。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草原足球
   第06版:地方·盟市
   第07版:国际新闻
   第08版:观察·乌海
   第09版:经济周刊
   第10版:小康图景
   第11版:科技
   第12版:生活
我区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成效明显 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
京蒙产业扶贫合作项目 对接座谈会在呼举行
足球爱好 从小培养
做中国智能养猪第一人
啃下精准脱贫硬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