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8

观察·乌海
  2018年5月15日   星期二

  责任编辑:马芳

  版式策划:刘文强   制图:刘文强

  改革马蹄疾,发展不停息。作为全国第一个以地级市为单位整体实施改革的城市,经过10多年的坚持不懈推进,乌海市城乡一体化教育改革成效明显,2017年,全市三区都已通过自治区和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评估验收。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今年,乌海市又提出打造优教普惠区新目标,力争通过3年左右时间,让城乡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借助教育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环境优美的乌海市二十二中。郝飚  摄

  乌海:城乡优教普惠助力乡村振兴

  □海东 郝飚

  义务教育阶段城乡一体化发展

  乡村学校的学生们在塑胶操场开心地上体育课。郝飚  摄

  乌海市二十三中是乌海市最为偏远的农区学校,全校初中、小学和幼儿园在校师生合计才400余人。但这所学校不仅教学楼坚固,功能室齐全,而且还有乡村少年宫,甚至操场都是新的塑胶跑道。校长马自平介绍,该校由巴音陶亥镇17个教学点和学校合并而来,近年来,随着乌海市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加快,政府十分重视像他们这样的偏远学校,仅近几年就累计投入了700余万元。

  乌海市十分重视义务教育均衡,不仅制定了实施方案,还成立了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市长每年与各区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针对问题和不足,制定了时间表、路线图,建立了问题销号制度和每月通报制度。

  据统计,仅2011—2015年,全市各级财政累计投入教育经费近52亿元,比“十一五”期间投入增长了91%。市政府组织实施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共完成改造项目学校31所,改造面积30万平方米,投入建设资金8.6亿元;建设项目学校23所,累计投入建设资金4332万元。

  此外,市区两级政府还累计投入近1.47亿元,用于义务教育学校校舍新建、改造和图书、实验室等功能设施的配备,校际间差距明显缩小。三区已全部通过自治区和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评估验收。

  据了解,目前乌海市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四个统一”和“一个全覆盖”,即: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编制标准、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基本装备配置标准,实现了“四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

  乌海市教育局工作人员张建国说,2009年该市就对城乡义务教育实行“四免一补”政策,即免除教科书费、作业本费、住宿生费、学杂费,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义务教育阶段实现了“零收费”。2016年,又建立统一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高于国家标准。在此基础上,对寄宿制学校按照寄宿生年生均200元标准增加公用经费补助。

  乡村学校得到更多政策倾斜

  乌海市为乡村学校配备了高标准的校车。教宣  摄

  这些年,乌海市各乡村学校不仅教学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学校的教师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以二十三中为例,该校师生比达到1:5,远高于全国和全区平均水平。以前该校教师学历普遍是大专,而现在,不仅大多是本科学历,而且还有了硕士研究生教师。学生的德智体美各方面素质都有了提升,2017年,该校六年级成绩在海南区全部小学中总排名第二。

  与城区学校相比,不仅设施一样不少,而且乡村学校普遍都多了一个乡村少年宫。马自平校长说,乡村少年宫不仅各种功能实验室设施齐全,而且孩子们也能像城里学生一样学艺术特长。根据兴趣爱好和特长,该校学生自由组建了13个兴趣小组。

  海南区教育局基教科科长霍雨露说,为了提升像二十三中这样的乡村学校教学水平,海南区不仅加大对乡村教师队伍培训,还开展了校际交流和同频互动教学,让乡村学校的教师能到区里高水平学校实践,区里的优秀教师也到该校进行教学。

  乌海市教育局局长高雄文说,像这样的互助交流已经开展多年了,目前算上国培和市内的培训,每名乡村教师一年有20次左右的培训机会。通过开设同频互动课堂、名师到薄弱学校兼课、选派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调整优秀领导干部到薄弱学校任职等形式,建立了校长、教师定期轮岗交流工作机制。还落实了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市政府为农区学校300多名从教30年和20年的教师申请了荣誉证书。

  据了解,为切实加强农区教师队伍建设,乌海市实施了《乌海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各区通过公开招考的形式,将一定数量的优秀高校毕业生补充到农区学校任教,拓宽了乡村教师补充渠道。为了提高农区教师待遇,按工龄给在农区任教的教师发放生活补贴和交通补贴。将职称评聘向农区学校倾斜,乡村学校教师职称评定不占职数,凡符合条件的均可参评。目前,该市乡村学校教师收入平均比城区高约20%,这有效地稳定了乡村教师队伍。

  破解义务教育“城区挤”难题

  乡村学校的学生在宽敞明亮的阅览室读书。郝飚  摄

  海勃湾区第五小学是一所教学质量较为突出的城区学校,因此,以往每到新生入学时节,校长赵波就十分头痛,各种托关系说人情的就会找来。可现在,她的这些烦恼没有了,海勃湾区在优质学校实施的“阳光工程”给她解了围。

  乌海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郭亚东说,经过近几年的持续推进,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全部实行“划片、就近、免试”入学,学校的招生范围、时间、计划提前向社会公布,实现了“阳光入学”和“阳光分班”。

  据了解,从2015年起,乌海市实施“阳光中考”工程,实行“网上报名、查分、录取”,中考的全部环节公开透明,保障了教育公平。2017年,海勃湾区还建立了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招生网上报名平台,实施网上报名招生,通过与公安户籍信息、学生学籍信息建立链接,确保报名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进一步控制了择校现象。

  经过公开透明的“阳光招生”和“阳光分班”,热门学校乌海市二中和三中消除了60人以上大班模,海勃湾区的3所热点小学——海勃湾区一小、海勃湾区五小和乌海市实验小学,班模、校模都实现“双降低”。

  同时,全市义务教育阶段不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薄弱学校倾斜,校长、教师在区域内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合理流动,较好地解决了群众“上好学”和“就近入学”的问题。

  此外,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又进一步促进了教育均衡化。目前,乌海全市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到100%,校园网建网率达到100%,普通教室多媒体设备配备率达到100%,全市“录播教室”和“同频互动课堂”实现全覆盖。

  为进一步解决往城区挤的难题,乌海市还多措并举拓宽乡村教师补充渠道,着力强化农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2016年以来,乌海市为农区8所学校招聘了39名教师,推进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到农村牧区、薄弱学校任职任教,近3年交流校长、教师461名,校际间师资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

  乡村学校的微机室。郝飚  摄

  特殊群体得到更多关爱

  乌海市二十三中的师生在生物实验室进行实践教学。郝飚  摄

  乌海市二十二中是一所位于矿区的乡村学校,该校位于乌海市老矿区公乌素镇。近年来,随着乌海实施矿区异地搬迁安置,镇上的原有人口已经大量搬入城区,外来人口逐渐成为镇上的多数。该校副校长王继云说,该校随进城务工父母来读书的孩子非常多,约占全校学生总数80%。

  据了解,乌海市认真执行“两为主、两纳入”政策,所有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该市户籍学生同享“四免一补”政策,实现“零收费”上学。全市还通过开展亲情连线、结对帮扶、爱心妈妈、共同成长等活动,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广泛参与的关爱留守儿童服务网络。

  乌海市二十二中每年3月5日都要举行“关爱贫困农民工子女”捐助仪式。这项活动是由学校党支部于2012年发起的,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在他们的带动下,全体师生纷纷献爱心。近几年,学校受资助的农民工子女已达到300多名,捐款金额达到3万多元。 

  对于特殊教育群体,乌海市不仅全力保障他们平等入学和受教育的机会,而且,在政策上予以更多倾斜。4年前,乌海市就制定了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将残疾少年儿童全面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努力做到残疾儿童与正常学生的义务教育同步发展、同步提高,并为确实不能到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少年儿童提供送教上门或远程教育等服务,并将其纳入学籍管理之中。在乌海,残疾学生不仅享受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四免一补”政策,还额外有困难家庭学生生活补助费。

  新时代回应新期盼,新作为昭示新发展。在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为回应全市人民对优质教育资源普惠的新要求,今年乌海市又将打造优教普惠区作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后的新的奋斗目标。前不久,该市制定了《乌海市优教普惠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要通过三年的持续推进,到2020年,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8%,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保持在96%以上,全市普惠性幼儿园入园幼儿占在园幼儿总数90%。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8
~~~观察·乌海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草原足球
   第06版:地方·盟市
   第07版:国际新闻
   第08版:观察·乌海
   第09版:经济周刊
   第10版:小康图景
   第11版:科技
   第12版:生活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