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筑梦草原 做全国最好的牧业金融机构

——鄂温克包商村镇银行倾力打通牧区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纪实(四)
  “马背银行、筑梦草原”是鄂温克包商村镇银行扎根牧区的崇高使命;“做全国最好的牧业金融机构”装载了140名员工对美好明天的共同梦想。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发展过程中,该行建立了一支有理想、有活力、有组织、有纪律,能够长期适应牧区艰苦环境、精通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年轻团队;注重招收少数民族员工、吸收蒙古民族马背文化的精华,打造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通过塔拉大讲堂聘请该行高级顾问及行外专家讲解新常态下我国村镇银行的实践与发展等内容;组织开展多层次、多方向的培训;通过校园招聘,不断充实员工队伍,安排新晋员工入职培训。

  根据“员工管理与培养”计划,聘请资深企业培训讲师管理专家进行管理干部提升培训;安排外出培训,丰富员工阅历,同时也是对员工的一种福利。

  为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实施读书小组活动,为员工发放书籍,组织撰写心得及读书讨论会等。

  同时,该行推行“银行与员工共成长”的计划,实施后备干部培养方案,不断充实管理队伍;成立内部学术团体“塔拉微金融学社”,还设立了读书小组、蒙文书法课堂、摄影、塔拉小舞台等各类兴趣小组,并开展学说蒙古语等活动,不断提升员工综合素质;他们成立了自己的马队,旨在打通牧区服务最后一公里,访客户、做宣传,塑造了马背银行的形象,拉近了与牧区客户之间的距离;与国内一流学府联合创办文化品牌建设交流平台—— “索伦书院”;设立村镇银行党委,在各支行设立党支部,通过党组织的工作引领信贷投向、引领企业文化、引领队伍建设,是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少有的村镇银行党委。党员队伍呈现年轻化、知识化、少数民族多样化的特点。

  正是有了这样一支队伍,鄂温克包商村镇银行金融服务牧区的深度不断得以深化。

  该行建立了都兰·乌若牧区民俗流动服务站,在“祭敖包”“瑟宾节”“那达慕”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活动现场设置流动宣传设施,向牧民宣传金融知识和业务,在牧民相对集中的居住区设立服务站,定期派员进行咨询和业务受理;配备蒙语大堂经理、开设蒙语服务窗口和蒙文提示;冬季在营业厅为客户提供免费热奶茶;与地方广播电台联合,利用蒙语频道向牧民宣传金融知识和银行业务,让不懂汉语的牧区群众也能享受到现代金融服务;定期组织业务人员深入基层,开展牧区基础金融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工作。

  此外,该行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投身牧区公益项目“关爱下一代”牧区幼儿园项目、“定点帮扶贫困嘎查”项目、“留住牧区民间艺术”项目等,累计捐款捐物20余万元。同时发布《社会责任报告》,表达合格企业公民的基本社会责任认知和担当。积极投身牧区抗旱救灾工作,加大抗旱救灾信贷资金的投放力度,全力支持牧民采购饲草,保障其顺利完成接羔保育、饲草储备等生产生活的顺利开展。截至2017年末,该行累计发放抗旱救灾贷款4193笔,金额65443万元。

  就是这样一支队伍,在用心打通偏远牧区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过程中,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肯定——

  9年来,该行先后荣获中国银行业协会(花旗)微型创业奖“2013年度微型金融机构奖”“中国金融机构金牌奖”之“2014年度最佳村镇银行”“中国服务县域经济十佳村镇银行”(中国县域经济年会等主办,2013至2015连续3年)、第三届中国农村金融“十大品牌创新产品”(社科院农发所等)、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2013年度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突出贡献奖”、2014年度金融支持民生贡献奖;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2013年度“五一劳动奖状”、内蒙古银行业协会(2003—2012)“最佳社会责任特殊贡献网点奖”、2014年度内蒙古银行业服务“三农三牧”创新金融产品奖、呼伦贝尔市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示范单位”、2015年度“中国服务县域经济十佳村镇银行”、2016年获“呼伦贝尔市学习使用蒙古语文先进集体”、2017年度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称号。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际新闻
   第05版:一线
   第06版:旅游
   第07版:要闻
   第08版:公益广告
   第09版:影像力
   第10版:读图
   第11版:沃土
   第12版:天下
开启务实合作新局面
国务院印发《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涉及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职责调整问题的决定》
改变自我 创造环境
俞昌准:碧血今朝丧敌胆,丹心终古照亲人
开往梦想的“高考专列”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气象保障精准 “风云”气象卫星发射成功
筑梦草原 做全国最好的牧业金融机构